记中国日用品商城常州分市场路桥上海皮鞋店经理叶小芬
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常州分市场二楼,经营的是鞋类、箱包和床上用品。在众多经营户中,叶小芬的店面很显眼,这不仅因为她的店面由3个摊位并列形成,开阔大气,同时她"路桥上海皮鞋店"的名称也引人注目。 问叶小芬给鞋店起名称时,为何把路桥放在上海前面,她说:"常州人现在对路桥知道的很多,路桥放前面更引人关注,而我的皮鞋很多从上海进货,所以我觉得起这个名字比较恰当。"
叶小芬的算计没有错。2001年年底,路桥商城常州分市场开业时叶小芬开张了一个摊位,2003年、2005年她又先后增加了两个摊位。叶小芬最早租的摊位,一年租金只要2万元,现在如果转让,光这个摊位她就能赚30多万元。
但是叶小芬不想转让,她的心中有一盘“大棋”,“我的摊位不会转让出去的,只会一直做下去,尽量把事业做得更大。”
据介绍,现在在常州分市场里,做鞋子叶小芬是第一大户,她是鞋类买卖的行业组长。除市场里之外,去年叶小芬在常州南大街花100多万元开了一家皮鞋分店,生意也很好。今年她打算再在常州开一家分店,把事业象滚雪球一样不断做大。
说起自己这几年的发展,叶小芬对商城老总叶吕顺最感激。她说2001年商城刚开业时生意不好做,有些商户亏本也把商铺转让了,但她对叶总有信心,相信商城会慢慢好起来的,结果不到半年市场就繁荣起来。 “叶总处处为经销户着想,天热了,他主动开空调。平时他注意听取商户的意见,有什么事情都尽量和经销户商量着解决。”说起叶总来,叶小芬的心里充满感激,她说上次税收调整时,叶总多次出面和常州税务局交涉,最终为广大经销户降低了税收。"市场现在这么兴旺发达,和叶总良好的管理是分不开的。"
叶小芬是常州人,她的创业之路也充满艰辛。2001年,她从常州录音机厂下岗回家。一开始在常州一家百货商场做鞋子生意。"那时候走了不少弯路,鞋子进货回来,商品不对口,往往亏本甩卖后,再去进货。"做鞋子生意季节性很强,后来叶小芬在常州分市场租了摊位,也做鞋子生意。经过一段时间,她就有经验了,生意也越做越红火了,仅2002年全年纯利润就有10多万元。
或许因为自己曾经是下岗工人,叶小芬招的营业员都是下岗工人。现在在常州分市场的3个营业员,都是下岗工人,叶小芬说以后新开张的店铺,也会尽量招下岗工人当营业员,“对于下岗工人来说,在我这里是第二次就业,我想他们一定会珍惜这份工作,把它做好。”
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叶小芬这点牢牢把握着,不敢丝毫闪失。她现在的营销策略是让利顾客,薄利多销,每一双鞋卖出去,她都会给顾客一张信誉卡,上面写着:“本店出售的商品,都按常州市消协鞋类三包规定执行。”
现在,叶小芬的生意越做越红火,销售最高峰时,一天能卖出去60多双鞋子,营业额有上万元。尽管这样,但叶小芬没有满足现状,她说要不断的发展自己的鞋业经营范围,争取将来在常州能实现大规模的连锁经营,实现自己心中的鞋业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