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006年正当塑料原料价格一路看涨,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叫苦连天,许多小企业或败或亡之时,汇丰塑业用品有限公司却征地40亩,购进300万元一台的高精度印刷机,准备投入3000万资金大干一场。这个在九年前还只有一台注塑机的小型塑料制品加工厂,缘何有如此大的能耐?业内人、知情人都说汇丰塑业有一位不简单的掌舵人。
今年38岁的金海波就是汇丰塑业的掌舵人, 一位拥有100项衣架专利,年产值4000多万,名副其实的衣架大王。说起他的衣架,谈到他的汇丰,金海波说:“成功并非侥幸,与他个人的为人处事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做商场上的探索者 因为善于探索,金海波结缘衣架这一发财路子。九年前,金海波还是一名塑料制品的销售员,每到一个城市,金海波总不会落下"逛商场"这一重要事项,他逛的并不是市场上的新鲜玩意,热销品、抢手货,而是找找市场上还缺些什么,什么商品还是冷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金海波发现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商场里,几千上万的衣服比比皆是,他想到,“好马得配好鞍,这么好的衣服,没有好衣架怎么成。”于是他开始钻起了衣架的路子,通过向衣架的业内人打听、市场调查,他发现衣架的市场比他想象中的大得多,当时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虎门、香港等地的服装厂不仅密集,且数以千计,而且随衣赠架在当时正流行。金海波回到家乡--黄岩,发现在这个模具之乡,塑料制品生产基地,衣架生产企业还存在着品种单一、档次低的现状。见到了衣架的大市场,又抱了个冷门,金海波觉得这生意好做。1997年,金海波拿出所有的积蓄20万元,买了一台注塑机,在黄岩成立了他的汇丰塑业用品有限公司。
凭借着金海波七年的塑料制品销售经验,很快就在全国布开了营销网络,汇丰蒸蒸日上,产值成倍增长。但金海波却一直以来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市场。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各地的大型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增长,沃尔玛、易初莲花等国外的大型超市也纷纷进入中国。金海波又瞄上了让衣架进超市拓宽销售的路子。小小衣架如何进超市?品牌、条形码、过硬的质量、精美的包装这些一样都不能少。于是金海波想在人先,做在人先。为小小的衣架注册了“信佳”商标,信佳衣架成为首家拥有条形码,且有精美包装的衣架,这使得汇丰出产的衣架顺利地打入了超市,从此在农工商等国内知名大超市里,人们都能看到产自黄岩汇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衣架。衣架进超市利润提升了10个百分点,使金海波大赚了一笔。
厂子办起来了,衣架进超市了,很多人都说,“金海波就坐着吃好了, 40多台注塑机如同印炒机般每天都能给他印大把的炒票。”可是金海波并没有象这些人说的那样,他还是象一支充足了电的电钻似的在各地钻市场。如今他又想到了赚外国人的钱,去年信佳衣架顺利地迈出了国门,外贸定单达到2000多万元。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今天的金海波办大厂、开宝马,在常人眼中是一个派头实足的大老板。可在平常的生活中,他的心比女人还细。金海波的妻子说,“海波平常很少洗衣服,但是非常关注衣架,有时清晨从衣柜里拿衣服时,他会在衣架前呆滞好几分钟,想他的衣架哪里需要改进,有时在我晾衣服时,他会在一边问这问那,请我这位第一消费者提建义。”
金海波隔三差五地会在各个城市跑,每到一个城市,大商城、大超市是金海波必去的两个地方, “逛衣架”是他唯一的目的,看市场上衣架的新花样、新材质、新品种。即便是难得去趟日本,他每次带回来的也都是一堆衣架和一些常人看来并不值钱的日用塑料制品。可这些对金海波来说都是宝贝。有时晚上坐在办公室里看一个新衣架一看就是个把小时。
在采访中,金海波向记者展示一个厂里正在研发的衣架,它采用的是另一种新型的材质,目前在市场上还是一个空白,这种衣架不仅美观、牢度强,而且十分轻便,金海波对这种衣架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他说这种衣架开发成功必将占领衣架的高档市场。
金海波还有一个习惯,凡是在生活中、工作中、朋友交谈中能给自己人带来启发的东西,他都会把它记下来,久而久之,思路就比别人更宽阔,做决策时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正因为金海波在生活中的用心,他不仅是汇丰的掌舵人,还是厂里的主要设计师。厂里现在生产的不同功能不同款式的250多种衣架百分之九十都是他自己设计的,并且有100多种衣架已经申请了专利。如今,每月还以六七个新品的速度在递增。
小小衣架成就了一个大老板。金海波的成功,不得不让我们更加坚信,无论多小的玩意,只要用心经营,照样可以成行成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