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用品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页  
  收藏本站 | 联系商城 | 网站首页
   
   
ddd 公司概况 商城播放 市场主业 商城党建  
  最新播报  
  视频播报  
 
 
 

 

 

 

 

 

 

 

 

    商城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商城播报
   
 
看大戏

发布时间: 2008-04-10 来源:办公室 刘贞锋 打印】【关闭
       
 
  记得小时候,在我的农村老家,每年的春节都要看大戏。

  唱戏,首先要搭戏台,栽几根木桩,蒙上连起来的篷布就成了。然后在台口两侧,吊起两盏用黏土做成的大黑灯,灌上大麻油,放上指头粗的灯捻,就成了夜间演出时的照明灯具。至于戏衣、道具、乐器,大都是自己动手加工制作的。如蟒靠戏衣,就是照葫芦画瓢,买来彩线,找民间会织绣的手艺人缝制的。捉来一只癞蛤蟆,剥下皮,晾干蒙在一个桐木筒子上,连接上弦杆,套上丝弦,就是一把蛮好的坠胡。官帽有时竟是纸糊的,剧本大都以口传为主。我亲眼看到他们,边化装,边口传,装化成了,戏词也学差不多了,然后就上场演出。
  
  在演出期间,常常会闹出一些趣事,令人捧腹大笑。有的演员即便忘了戏词,也有人在幕后提词,提一句,唱一句。台下的观众摸不着头脑,不知他们是在演出,还是在吵架。当明白是怎么回事时,台下人笑,演员也笑。那些拉弦子、敲锣鼓的人,也是“丑态百出”。他们给自己定了一个死规矩:每逢演员唱罢四句,敲锣鼓的便敲打一阵,然后拉弦子的拉“过门”;再唱四句,再敲锣鼓,拉“过门”,依此循环。有一次,敲锣鼓的人只顾看戏,忘记了敲。拉弦子的就停下来喊:“敲啊!敲啊!“此时,敲锣鼓的才猛醒过来,慌乱猛敲一阵,弄得看戏人、唱戏人一阵哄笑。
  
  有一年春节,我去给姑姑拜年,姑姑住在一个更小的村子。我来到姑姑家,发现大门上了锁。我正纳闷,忽然听见锣鼓声,循声走去,原来这儿正在唱戏,我就站在一边看。台上唱的是《刀劈杨帆》。我清楚地记得,樊梨花身穿红靠,背插彩旗,头插两根野鸡翎,正舞着大刀唱道:“人世间只有一男配二女,哪有一女配二男。斩了哪个留哪个,倒叫俺梨花作了难。”我看了半天,原来扮演樊梨花的是我表哥,再一看,姑夫在敲锣鼓。令人不解的是,台上唱得热火朝天,台下几乎没有观众,只有几个小孩在打着玩。难怪呢,大人都登台唱戏了,哪里还有观众?
  
  我们村的周围有七八个自然村,过年时就有七八台戏,剧种也是五花八门,有豫剧、梆子、大平调,还有评书段子等。十几年过去了,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人们坐在家里,就能在电视里欣赏到高水平的文艺节目,可对于现代的好多人来说,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那个年代的情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