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优秀员工蒋勇川

蒋勇川,台州市国际会展中心会议区的一名会务工作人员。他的工作任务就是调派办公室里的4个人,服务好在会议区举行的每一场会议、演出。他要在接到会议任务的那一刻开始,调派人员按会议举办方要求对会场进行布置:调试音响、调试灯光、调试投影设施、制作条幅、设置指路标志、花草布置、摆放桌椅、摆好台签、准备茶水、毛巾、水果,会中添水、清理会场……一直到最后开好发票,上门收取会务费用后,一场会议的服务工作才算完成。即便是一场最小型的会议,会务细节也多达几十项。就在这繁琐而辛苦的岗位上,28岁的蒋勇川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2007年他光荣地被公司评选为先进工作者。
对蒋勇川的采访安排在奥运会开幕式过后的那个周一。这天,会议区凑巧没有会议安排,办公室里也难得有一份清闲。三位同事在一起聊着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记者随意地问了一句,“你们都看到结束吗?”“那当然”三个人异口同声。殊不知,开幕式那晚,公司组织员工在一楼会议室同庆奥运会开幕。那晚,开幕式结束已经是十二点了,因为次日还有一场服装订货会要在这个会议室里举行,他们必须及时把会场清理干净。抹桌子,扫地、清理垃圾、摆好桌子……,等清扫好会场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次日就是周六,大多数人都还在梦乡中时,蒋勇川已经赶到了单位,他要为即将举行的服装订货会准备会场,检查卫生、准备茶水、调试音响…… 那一晚他才睡了四五个小时!
可在蒋勇川看来这是“常事”,去年他们一共服务350多场次的会议,平摊下来几乎每天都有会议,连续加班到深夜是常有的事,同事肖荣环说,只要有会议,中午几乎都不能正常下班。同事陈透说,自从到了会议区工作以来,吃得最多的就是兰州拉面和快餐。记者了解到,每周末的CEO培训已经在会议区举行了三四年,即便是四人轮班,一年48个周末,他们也最多只能享受1/4的周末。桌上的加班单叠了一大堆,这还仅仅是今年五月份和六月份的,每人每月加班都有十二三班。按公司规定他们可以调休。可蒋勇川告诉记者,“我们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有会议,少了谁都不行,因此大家基本上都是无私奉献了。”
干过会务工作的人都有体会,那就是服务工作很繁琐,比如摆摆桌子,准备茶水等,看看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情,但容不得一点差错。5月29日召开的那场全省公安禁毒大会留给蒋勇川很深的记忆:200多个台签他们排了五六次。在那次会议上,按会场布置要求要为与会的200多位大小官员按级别摆放台签。28日那天,会议区里的4名工作人员按名单打印名字、制作台签、按照图纸一一对号摆好台签,再进行逐一核对,摆好200个台签足足要花上一个多小时。那天下午,台签总算全部都摆好了,可又临时接到人员调整通知,这就必须得全部重排一次,这样的临时通知,那天接了四五次,他们工作到29号清晨2点多才完成任务。29号当天他们还要继续重新摆放一次,因为上午与下午的出席人员不一样。
每一次会务几乎都离不开繁琐与辛苦,蒋勇川坦言,在这个岗位上有时确实觉得挺累的。时常为了布置一个会场,一天仅上下自动扶梯就得十多趟,(没有会议时,为了节电,一般不启动电梯)据说会议区的电梯有48级,是台州最长的电梯。蒋勇川说,“耐心和勤恳是击退困难的最好武器”。
走出会展中心会议区办公室的那一刻,一组数字再次浮现在记者的脑海中: 4个人 365天,服务会议350多场次; 48个周末,奉献了3/4; 48级台阶,有时一天要跑10多趟; 200个台签,连续重排五六次,排一次就要个把小时;
早出晚归,没午休……
这就是蒋勇川的工作写照,也是会务人员的工作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