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商报,是在两年前的浙江省企业报协会的会议上。扑面而来的,是大气的版式、醒目的标题、亲和的色彩、丰富的内容和耐人寻味的报名。一家商城能够取这样大度的报名,甚至怀疑这是国内商界的大报。答案很快出来,当协会领导介绍《商报》当家人的经历和身份时,不由得肃然起敬。“叶老师!报纸办得真好!”一声由衷的敬佩让我双手紧紧握住办报前辈的手。
这次会议是协会主办的版面设计研讨会。叶敬圣老师风趣的介绍、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办报经验,很快令人接收了这样一个观点———《商报》值得品味。
其实,这第一次品《商报》,就是那么一种扑面而来的“大家风范”。标题为什么那么大,版式为什么那么活,照片使用为什么那么多,纸张色彩为什么那么红,报头报眉为什么那么大胆,如此等等,第一个条件反射就是———我们的报纸能不能这样做!
一年之后,当从叶老师手中接过厚厚的《谁持彩练舞商城》时,我不由得深深沉浸在他丰收的喜悦中了。正如开篇《打造现代商贸航母的梦》一样,在浙江省企业报的大家庭中,《商报》俨然一艘航母在乘风破浪,傲立群雄。品《商报》、学《商报》,我们编辑部的几个脑袋在这次年终会议之后经常凑在这份缩印合订本前,啧啧赞叹。而这份合订本,至今仍在我办公室的茶几上,时而引得来访者追问几句。
二品《商报》,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那就是“办真报、真办报”。办企业报的都知道,领导的意图、受众的需要、素材的搜集、编辑的功夫、排版的精当,这是办好报纸最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哪家办报都有哪家办报的苦衷,但能够跳出苦海做到“办真报、真办报”实属不易!
说“办真报”,就是说报纸定位准确,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省份,作为省内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中国日用品商城给了《商报》无穷的施展空间。但是真正能够反映商城的商贸,真实、可信地反映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兴隆和企业的发展的,在《商报》中具有了这根脊梁骨。例如《商报》头版涉及的题材,每每都是数据说话、事实说话、旁观者说话,信息量大,令人信服。“数字商城”、“培育新优势、增强竞争力”等栏目的设置,大量可读性强的时尚、视点、广场、故事、生活空间等版面的推出,使得《商报》不仅精美,而且精当。 说“真办报”,就是说办报人按新闻规律办报,每期报纸无不透露出背后辛勤的汗水和努力。若《商报》的读者为商人、经济人、企业家、管理者,读报能读到知识、读到信息、读到文化;若《商报》的读者为摊主、消费者、商城过客,读报能读到新鲜感、读到亲近感。一句话,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就在几天前,一个熟悉的电话打了过来,那熟悉的声音非常谦虚地让我们再次分享成功的喜悦———《商报》改版了,而且是与地方政府携手共创商都经济美好明天。挂掉叶老师的电话,我首先想到的是,一定要再品《商报》,而这次品味的,是办报的意义、价值和理念。 身为报人,十年的办报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企业报刊的重要性,报纸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优势,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们的思考深处。若被动地办报,不能说应付不了工作,实现不了岗位职责。而若主动地办报,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支撑、不可或缺的助手,这才是办企业报的精髓。那么,仅此而已吗?倘若在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同时带动更大的领域共同发展,乃至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一个阵营、一股力量时,那么办报似乎已经超脱了寻常的意义,升华为一种建设了———商界的舆论建设、经济的软实力建设、企业和地方的品牌建设,等等。
《商报》做到了这一点,至少已经开始做了。
品《商报》,越品越有味。但愿这艘浙江企业报中的“航母”能够劈波斩浪,渐行渐远,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大的学习、思索空间,能够提供更多的办报经验,勇力潮头,名扬四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