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用品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页  
  收藏本站 | 联系商城 | 网站首页
   
   
ddd 公司概况 商城播放 市场主业 商城党建  
  最新播报  
  视频播报  
 
 
 

 

 

 

 

 

 

 

 

    商城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商城播报
   
 
余常丰:一碗好面端上来

发布时间: 2009-04-14 来源:庄向娟 打印】【关闭
       
 

  “今天打造‘浙江第一味海鲜面’,三年创造‘中国第一味’!”他口出“狂”言,要把开业不久的路桥“面堂香”发展成全国连锁店。
     
  “就因为有这手艺才来服务您,敬请您光临指导。”他的留言别出心裁,更透出一股子自信与谦虚。
     
  “开着广本车去送一碗面,就是为了让顾客尝尝我们面的味道,独特!”他身体力行,夜里两点多,亲自开车送外卖。
     
  他就是路桥“面堂香”的老板余常丰。他的“面堂香”在路桥落户不久,他却早已规划起未来。
     
  他凭什么这么“牛”?       

“亏本就是在投资”

       路桥派出所的周边开着不少面馆,门面装修一新的这家叫“面堂香”,老板是来自温州的商人余常丰。余常丰觉得“路桥还没有温州那样独特的海鲜面”,为此,他瞅上了路桥,开起了这家“面堂香”。

  2007年8月1日,余常丰接手了原先名为“乐客多”的面馆。余常丰自己不懂烫面技术,但他知道,味道是留住顾客的第一法宝。便不惜下血本,请来常熟五星级宾馆的厨师长徐顺虎,指导店里的厨师们。他更是同时招揽8个厨师,花费数月的时间,让他们潜心研究出一碗好面来。
     
  9月份,面馆进入了试营业阶段,余常丰打开门做起了生意。试营业期间,面馆一直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但余常丰都不许服务员向顾客推荐58元一碗的青蟹面,而是推荐更地道、更实惠、更鲜美的海鲜面。在余常丰看来,顾客心里都有一杆秤,只有吃到真正实惠且好吃的面,才会“二进门”,甚至“多进门”。
     
  渐渐地,有人吃出了“面堂香”里面的味道,向服务员索要名片,以方便叫外卖。但“怪人”余常丰却“耍起了脾气”,不让服务员向顾客派发名片,还搬出了一套道理:“还不能派发名片,厨师火候、下料都掌握得不够到位,面的质量还不稳定。”
     
  11月11日,“面堂香”历经2个多月的试营业,正式开张营业。“面堂香”有了自己稳定的顾客群,回头客越来越多。但余常丰却丝毫不放松,生意忙的时候,以及晚上店里送外卖的员工下班回家后,余常丰都开着丰田车亲自送外卖,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4小时,为此,老婆常常和他“理论”,但余常丰坚信自己走的路没错。

      “卫生、品质、实在为先”

  一天,余常丰找到卫生监督所所长的家,所长以为他要求帮忙办卫生许可证。余常丰张口却说:“我想把我店里的卫生搞到最好,但我不一定有能力搞好,只有请你们卫生所的人经常过来指导,我们才能做出干净、卫生、健康的食品迎接顾客。”所长对余常丰的做法赞许有加。在“面堂香”的厨房里,记者看到了两个摄像头。通过这两个摄像头,厨房的动静都逃不过坐在二楼电脑前的余常丰的"法眼"。厨房里禁止吸烟,洗过的碗必须把水滴干净,以免生虫子,店铺的每一个角落都不能留有卫生死角。

  有一次,一位顾客要了份“核桃调蛋”,却在碗里吃出了一个烟头。这令余常丰非常惊讶,更是不敢怠慢。他调出了摄像画面,在画面里,他清楚看到这份“核桃调蛋”经过四个人的手,没有人将烟头丢在碗里,问题不是出在厨房里。为了澄清顾客的疑问,余常丰就这份“核桃调蛋”研究了好几个小时,倒是顾客先被余常丰的诚恳和执着打动,并表示,余常丰的认真劲,让他对“面堂香”的卫生更有信心。

  余常丰刚接手这家店的时候,原先的老板还有一桶猪油没用光,想转手给他,他坚决拒绝了。出自“面堂香”的每一碗面,用的都是精装调和油,市场上最好的鸡精、酱油,虾全是活虾,跳跳鱼都是活蹦乱跳的。
     
  “卫生和品质是面馆的两条生命线,这两条,一定得抓牢抓紧。”头脑颇为精明的余常丰在这两点上,却很实在。

做生意就像是“打仗”

      “我在打一场战役,现在,我胜利了,顾客都说我的面好吃。”“打仗”、“战役”这些字眼,时不时地从余常丰的嘴里说出来。在他看来,做生意就像是打仗,人生就像一场战役。
     
  16岁时,余常丰跟人学做木工,仅半个月的时间,他就能独立做东西了。他做的一个床头柜卖了22元,这是他掘得的第一块金。
     
  19岁那一年,余常丰只身到了山西做生意,这次他赚得更多,竟有几十万元。出门坐车,他在车上啃烧鸡,别人都向他投去艳羡的目光。
     
  1994年的余常丰很是风光,那时,他就买了摩托车等一些当时还挺奢侈的东西。为了赚更多的钱,他在温州老家创业,办起做“清洗按摩器”的厂。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一场意外的台风不仅毁了他的模具,更让他背负了100多万的债。
     
  创业梦破灭的余常丰萌生过轻生的念头,但终究还是没跳。他于1995年跑到了南京,在朋友的帮助下,又开起了鞋店。第一家店的生意很好,这让他踌躇满志,在接下去的三个月又一口气连开了6家店,家家生意红火。他召来了妹夫,将店交给他打理,自己又跑去开鞋城,和朋友合伙开起了南京最大的皮货市场,并创办了首个“不还价”市场,《解放日报》等多家知名报纸和电视台对他的创新争相报道。

  “来路桥开面馆,今年打造‘浙江第一味海鲜面’,三年创造‘中国第一味’,虽然我说的有些夸张,但我的决心能与这个目标相匹配。我希望开面馆这场战役,我能赢得漂亮!”余常丰牛气冲天,也是干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