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用品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页  
  收藏本站 | 联系商城 | 网站首页
   
   
ddd 公司概况 商城播放 市场主业 商城党建  
  最新播报  
  视频播报  
 
 
 

 

 

 

 

 

 

 

 

    商城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商城播报
   
 
浩瀚商海风雨同舟

发布时间: 2009-05-22 来源:庄向娟 打印】【关闭
       
 

  1月6日,我们一行二人来到位于老街的浙江浩风技术有限公司,拜访了董事长张锋和他的姐姐、浩风的总经理张淑英。在这个飘着绵绵细雨的下午,在这座古色古香的木结构院落里,我们品着茶,畅谈人生、事业、当前的经济危机、路桥民营企业发展遭遇的瓶颈以及仍有些渺茫却依旧充满希望的未来。

  小庄:张董,你们浩风设得是什么局,在这里,怎么都是些健身房、艾灸健康会所、茶座这些“不务正业”的东西?带着厚厚眼镜的技术人员、高端的微机和实验设备、大叠大叠的图纸和专业书籍都上哪去了?

  张锋:你说的这些东西都在浙大、北大、清华、上海理工、同济大学这些它们该呆的地方啊。我们不搞技术,我们也搞不来技术,我们只是开发了一个专利知识服务系统,针对某一个产品、某一个行业把所有的专利整合分类起来,帮企业建立数据库,寻找和产品相关的专利,让企业不用摸着石头走路。
     
  张淑英:说简单点,我们给自己定了两个位:一是做百货商场,我们这里有大量好的品牌,企业需要相应的服务,都可以在我们这里找到;二是做企业医院,人生病了会去医院看病,企业也会生病,而且生起病来更复杂,我们和全国三十多所高校都有合作,可以派技术人员到企业去给他们看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

  小庄:技术对老百姓来讲,一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羞态,你们怎么就赚起了“技术”的钱?

  张锋:我是72年出生的,像我这个年龄的路桥人,成功的也很多,但他们大多做的是传统的生意。选择走这条路,其实和我在第一家企业的工作经历有关。因为我自学的是法律,那时我所在的这家企业又正遭遇国外几家企业的专利投诉。这种现象原因就在于我们国内的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薄弱,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就提出了发展知识产权战略。之前我在北京就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员、中科院的专家们有过很多接触,觉得路桥的很多企业其实也需要这方面的服务。有的企业投资一两千万,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搞一个产品,结果人家早就申请了专利,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因此,我就萌生了这样的想法,要给企业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张淑英:他在那家企业工作了4年多,离开的时候已经做到了副总的位置,但那时的他由于接触了很多方面的专家,已经把眼光放到了全球,也认识到了开这样一家公司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我原来是在机关单位上班的,出来完全是受他的影响。他思路开阔,听他和一些人聊天的时候,经常会有新的想法冒出来,而且这些想法不是夸夸其谈,是非常契合实际需要的。

  小庄:具体地讲,我们浩风能为企业做些什么,尤其是在当前大多数企业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张锋:实际上我们的眼光就着落在做全球经济分析。前几天就和几个朋友在聊温岭的一家企业,他们原先有4000多名员工,现在裁得就剩下500多人了。其实,台州有很多企业,二三十年的积累,都在这一年内被金融危机“吃”掉了。

  企业裁员是无奈之举,但经济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复苏。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被裁掉的人,大多是从中西部来的,他们都是相对有能耐的人。现在中西部发展很快,国家对农业又大力扶持,他们大多会在老家找到新的发展,回来的可能性会非常少。等到经济复苏,企业面临的又是新一轮的危机:民工荒,上哪招那么多能干活、懂技术的人去?

  在这里就发现了我们该做的事:帮助企业做自动化改造,用资本去代替劳动力。最近我们在一家企业就做了这样一个项目:原先一个人管一台机器,每天能生产3000个零件,但需要员工一两百人。后来我们进行了技术改造,一个人管20台机器,一天的产量也能达到3000个,而且精度又高,产品又标准。机器的造价也不高,比如原先一台车床要3000元,虽然我们的设备要20000元,但企业节省了人工和管理成本,是非常划算的。这只是我们根据企业的要求做产品,产品做好了,还可把这个产品予以推广,以帮助更多的制造企业。

  我认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力量其实一点儿都不弱,但是,每年产生的新技术只有1%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我们就是在做“最后一推”的工作,让这些技术能最终在我们的企业中落脚,从而实现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张淑英:其实我们在做的主要就是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优质项目提供。现在很多老板其实是找不到好项目,能找到一个好项目,很可能就成功了。以前我们这里的老板都是到市场,看到这个好,我就做这个,然后大家就跟风,然后相继降价,恶性竞争。但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以后中国的产业发展必然不是这个样子。

  小庄:张董,听说您一星期的正式工作就只有周一的早会,其余时间您都在忙什么呢?

  张锋:陪聊,谁愿意和我聊天都陪。他们没有的一些理念,我会进行引导,他们有的一些新的想法,我也会进行吸收。

  张淑英:他就是一个懒人,从小到大,就喜欢动脑子,不喜欢动手。让他做实业可能没谱,他关心的是一些“虚”事,喜欢用巧劲解决难题,跑腿的事都让我干完了。(笑)

  小庄:我非常关心一个问题:您的理念非常先进,但我们路桥的企业能否消化得了?你们的业务开展得如何?

  张锋:其实目前我们很多的服务项目是免费的,说实话,现在真正给我们钱的,也没有几家企业。我们现在在做的,是培养我们的潜在客户,提升他们的理念。可以说,2008年浩风的发展建立了一定的基础,浩风在人们的心目中从无到有,具有了一定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但我认为,2009年可能是浩风千载难逢的好机遇。第一,随着大批企业发展遭遇瓶颈,很多人在寻找新的项目,最便捷的方法是到浩风来,获得领先的分析,找到新的投资方向。第二,我们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优质技术咨询和服务,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如果我们这个公司发展得好,我们这个地方可能成为整个路桥和台州的财富源、动力源。

  张淑英:我们希望路桥的企业能够团结起来,我们这个地方看似一个会所,其实是一个企业家交流信息和想法的场所,我们也会开展一些培训和讲座,这好像和我们的科技公司没有什么联系,但就是在这样的交流里,不时会擦出思想的火花。路桥的企业再也不能走低价恶性竞争的老路,而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自己的实力,再通过技术联合,结成拳头,形成一个知识产业的制高群,而我们则在其中起到粘合剂的作用。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景象,也是我们的最终理想,我想我们的判断不会错,对未来也充满着信心。用我们公司的名字来描述这样的景象:那就是“浩瀚商海,风雨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