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市话还是长途,凡残疾人打电话一律免费;全国各地的残疾人来买东西,要么减免10%,要么按进价卖;他卖牛奶是零利润,盈利部分全部捐助给社会上的残疾人,他便是林建军,胸怀里藏着一个炽热的慈善梦想。
林建军开的“济得快”超市位于下里桥西路212号(路桥实验中学对面),记者前去采访时,他正独自一人坐在超市里浏览网上新闻。占据两间店面的超市没有顾客光顾,守店的林建军显得有些孤独。
车祸,他成了残疾人
现年41岁的林建军是一名残疾人,“肢体二级残疾”意味着他的颈椎、四肢都不灵活,不能站太长时间,不能出远门。回忆起发生在2002年4月份的那场车祸,林建军说:“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站在一旁的路桥街道人峰社区主任叶文婷告诉记者,那次他开着一辆皮卡车去找黄岩的朋友,出门不到5分钟就跟一辆车相撞了。从医院回来后,林建军不会走路了,在家里呆了好几年。就在这几年,林家发生了一系列变故。车祸前林建军就和妻子离婚了,出事后他的精神支柱———女儿被前妻接走。母亲患有严重高血压和老年痴呆症,常常一出门就回不了家。父亲也在不久前去世了。这个遭受一连串打击的家,如今是一贫如洗。 出事前,林建军是中心菜市场里的一名经营户,虽然不能赚很多钱,但足以养家糊口。出事后,从正常人变为残疾人的林建军也颓废了好几年,一度觉得人生无望,甚至想过自杀。2006年,林建军萌生了“重操旧业”的想法,想拿回被姐姐接手的摊位。但他的想法遭到家里的一致反对,固执的父亲更是觉得他连照顾自己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姐姐甚至搬来社区领导,希望能阻止他。“我觉得自己是有能力养活自己的,家里也需要我的照顾,我不想做个废人,我不想拖累社会。”林建军的执着和自信打动了叶主任,她开始着手帮林建军物色店面。 自信,他开起了超市
在社区和邻居们的帮助下,林建军位于中心菜市场内的“牵手超市”开起来了。生意一度红火,林建军在忙碌的日子里也找回了健康和自信。说起那时邻居们对自己生意的关照,林建军的眼圈红了,“虽然上帝剥夺了我的健康,但让更多的关爱眷顾了我。”
林建军的“牵手超市”开了两年,但一年高达6万元的租金是残疾的林建军难以承担的。就这样,林建军又拨通了叶文婷的电话,希望能租到租金更便宜的店面。叶文婷陪着林建军在城区里转了好几次,终于找到了现在的这家店面,一年2万元的租金让林建军甚为满意,照旧还是卖油盐酱醋、牛奶、大米这些日常用品。
因为“牵手超市”已被人注册的缘故,林建军将现在的店名取为“济得快”,意思是“伸出手去帮助别人,自己感觉很快乐”。相比中心菜市场这个闹市区,现在的地理位置显然过于偏僻,在记者采访期间,只有骑三轮车、在副食品市场送货的王勇胜来买了包烟,“这里的东西便宜,绝对没假货,我每天都骑着三轮车来这里买烟”。王勇胜说,林建军人很好,每天都笑嘻嘻的,因为开超市的缘故,他的脸色也越来越红润,一点都不像残疾人。
林建军对“济得快超市”倾注了太多心血,他不仅吃住在这里,还因为操劳生意,两年内连电视都没看过。区残联考虑到林建军的境遇,半年前给他送来一台电脑,工作间隙,林建军成了“潮人”,每天都从网上收看大量新闻。 爱心,他立志建慈善基金
“看到汶川大地震,我就决定义卖牛奶,将赚到的钱全部捐给灾区。”在林建军的账本上,记者看到,两个月内,林建军卖了123箱牛奶,盈利188元,“这笔钱我存放了很久,就是没机会捐到残联去。”其实,汶川地震刚发生时,林建军就捐了500元。如今,“爱心购物,牵手汶川”抗震救灾牛奶义卖活动的牌子还摆放在显目位置,林建军说,凡卖牛奶所得的盈利,他将全部捐出,用来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除了爱心义卖,超市的显著位置还贴着“全国各地残疾人减免10%”和“全国各地残疾人公用免费电话”的显著标语,林建军的“同一双手、同一个梦”一直在延续。
台州电视台曾对林建军的“消费梦想”做过报道,温岭的一位老板看了这条新闻后,还联系过林建军,希望从经济上对他进行帮助,但被拒绝了。“钱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我有能力养活自己,我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回馈社会是因为社会施恩于我。”
林建军说,他想以购物传递快乐,建立一个公益慈善基金,通过市民购物这种一点一滴的积累方式,实现帮助更多人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