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爱医院输液厅里,两个月大的婷婷突然脸色涨红,浑身抽搐。婷婷父母惊慌失措地叫来护士,整个输液厅陷入一片混乱。不知谁喊了声:“快,找裴医生!”
当裴文利医师赶到时,小婷婷已经脸色青紫,呼吸困难。裴文利冷静地查看了小婷婷的状况,根据临床经验判断小婷婷是咯痰,果断地让医护人员送往急诊科做吸痰处理,一条小生命在鬼门关外溜了一圈后回到了父母身边。
儿科室里笑声不断
在博爱医院,儿科门诊显得与众不同。与其它门诊相比,儿科门诊多了份欢声笑语。“婷婷,乖,小嘴张开。”还在哭闹的小婷婷看着裴文利,眨巴了几下眼睛,呵呵地笑了起来。裴文利检查了婷婷的口腔说:“今天好多了,咯痰不像前几天那么严重了。” 婷婷妈听了裴文利的话,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谢谢裴医生,是你救了我们家婷婷,我听其他医生说了,那时候如果迟一点,我们家婷婷可就……现在让你看过,我就放心了。”婷婷妈抱起小婷婷安心地走出儿科门诊室。 为了方便病人家属,裴文利特地在门诊室四周的墙壁贴了预防儿科疾病的相关护理知识。 “很多疾病是家长错误的护理方式造成的,让妈妈多掌握一点护理知识,就能减少一些孩子患病。”裴文利说。 “小博爱”感恩博爱
在众多病患中,让裴文利最念念不忘的要属杨博爱了。刚出生时他不足1500克,属于极低体重儿,这种情况在活产婴儿发生率仅为1.2%左右,而死亡率在63%—74%。当听说要进行一个月的静脉营养调理时,小杨的父母急了,这得需要多少钱啊。作为其主治医师的裴文利也急了,若不尽早治疗,小杨的生命随时有危险。情急之下,裴文利找到博爱医院院长孙捷说明情况,希望院方能减免医疗费用。孙捷等院领导不但同意为小杨免去10000多元医疗费,并发动全院职工为其捐款,解决了小杨父母的燃眉之急。在医师的精心调理下,小杨一天天地长大了。 小杨的父母感恩于裴文利和博爱医院的帮助,帮孩子取名为“杨博爱”。“现在杨博爱回四川老家了,他父母每半个月都会寄张他的照片给我。”裴文利从抽屉里小心地拿出一叠小杨的照片,仔细地看了起来。照片中的小杨如同正常小孩一般,在妈妈的怀里甜甜地笑着。
潜心专研学术
从医17年以来,裴文利自己也不知道治疗过多少儿童,挽救过多少幼小的生命。在众多成功治疗的病例背后是裴文利对工作的“钻”。裴文利不停地专研儿科临床治疗案例,细心观察各个病例症状,与患儿的妈妈交朋友,深入了解孩子的饮食、生活习惯。“裴医生有时比我更像孩子她妈,每次来都会教我如何做好孩子的日常饮食、穿着、护理。”一患儿的妈妈说。 因为肯“钻”,裴文利成了一个“半途而废”的妻子、妈妈,而她自己孩子的老师经常告状,说家长平时都不检查孩子作业。裴文利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儿科门诊室里,以致于孩子上初中了,陪孩子做作业的次数却屈指可数。“经常在门诊加班或看医疗方面的书,难得陪家人爬山或逛街,一旦接到急诊电话,她又得急忙赶回医院。”说到家人,裴文利的言语中露出了一丝歉意。 在博爱医院的短短5年时间,裴文利先后获得了医院先进、区卫生系统先进、2008年感动博爱人物等称号。也许,在裴文利的心里,这些称号远比不上孩子痊愈后的笑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