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桂兰和她的富岭 在美国,林立的肯德基快餐店里,每天都消费着大量的塑料刀叉。也许有些美国人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们正在使用的产品来自中国,来自那里的一个小镇里的企业;也许更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肯德基在中国的这家唯一指定供应商--台州富岭塑胶有限公司的当家人,是一位讲一口流利英语的农家女。
一个充满闯劲的女人
其实,定义江桂兰此前的身份并不是件易事。1981年,她高中毕业以后,先后当过裁缝、推销过糖酒烟、做过会计、开过车,10年间她换了四五样工作。到上世纪90年代初,她所供职的松门一家企业效益滑坡,以至到了半年发一次工资都难保证的地步。这让双双在这里工作的江桂兰夫妇陷入了困境。看着眼下的困境,她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自己创业。
1991年3月,28岁的江桂兰壮着胆子,借来了20万元的高利贷,办起了自己的塑料厂。但是,此时的她连对自己以后的生活都没有底。因为她的条件并不优越:父母都是松门本地的农民,没资金、没技术、没关系;而且自己也已经结婚6年了,还拉扯着一个6岁的孩子。不过,唯一让她感到高兴的是:命运开始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有了20万元,她便买了3台注塑机,招了七八个人,开始了她的创业。“最初的几年,我这个厂长其实就是推销员。”江桂兰说,为了拉到生意,她就四处跑。每次出去就好几个月,每次都住最便宜的旅馆,吃最便宜的饭菜,能省的都省了,还拖着自己带来的产品几乎走遍了上海、北京、天津的所有外贸公司。
1995年,江桂兰决定参加当年的春季广交会,直接找老外谈生意。
作为中国最火爆的商品交易会,当时的广交会可以说是一摊难求,对江桂兰这样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更是难上加难。为了找到一个落脚的摊位,江桂兰拖着自己的产品一个铺子一个铺子地问过去。两天之后,一名摊主终于被她说动,把“寸土寸金”的1/6个摊位以4万元的高价卖给了江桂兰。不过,正是在这个不足1.5平方米、挤得人都转不开身的小摊位上,江桂兰谈成了两笔生意。一个是欧洲的客户,一个是香港的客户。这两笔生意不仅一次性让她赚回了到广东参展的全部费用,而且直接把她的产品推向了广阔的国外市场。
产品到了国外,自己就得懂英语。2002年,39岁的江桂兰从繁忙的公司事务中挤出时间,来到了上海金茂大厦外语培训班学习英语。这次培训大大提高了她的英语水平,为她走出国门扩展美国市场打下了基础。2003年,江桂兰第一次出国,到美国参加拉斯维加斯礼品、日用品交易会。到美国的签证很困难,据说,这个团本来有8个人去的,可到最后只有她1个人顺利拿到了签证。而且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在交易会上,她居然没带翻译,一个人接下了几十万美元的定单。
一个充满智慧的女人
江桂兰说,2005年,当自己到美国去时,看到那么多的肯德基店,她就忍不住想:那些刀啊、叉啊,会不会就是自己的产品呢?每每想到此,她就禁不住要笑出声来。是啊,她完全有理由给自己一个微笑。现在,她是台州塑料模具行业的佼佼者,也是肯德基在中国大陆的唯一指定供应商。 众所周知,肯德基对产品卫生的要求达到了苛刻的地步。“有一次,一个顾客在肯德基餐厅里吃了后拉肚子,结果肯德基赔了她40万美元。”江桂兰十分了解塑料餐具卫生的这一特殊性,进入她的工厂,周边环境的整洁和管理的井井有条给人印象深刻。而要进入主生产区,更是像进入手术室一样,得经过消毒、换衣服等好几道工序。
江桂兰回忆说,肯德基曾派来本国专家对富岭公司及周边卫生消毒、虫害控制等六大项59条标准逐一进行了打分,结果每一项都在80分以上。专家告诉她,这样的分数甚至要好于美国国内的同类供应商。富岭还因此成为温岭第一家省级绿色企业。
2003年底,首批试单的12个集装箱被运往美国。在得到总部首肯后,肯德基给江桂兰发来了巨额礼单:一份1200多万美元的定单。“2004年我们差不多全在忙这个单子,装了整整600个集装箱。”江桂兰笑了,与肯德基的良好合作还使得他们在美国市场声名鹊起。同样是在这一年,他们同迪斯尼等大公司建立了联系,给他们供应刀叉等塑料产品。
尽管2004年的云娜台风,使富岭公司遭受了400余万元的巨额损失,但这一年仍然成为了富岭公司自1995年取得自营出口经营权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这一年,他们的产值同比增加了166%,首度突破了1亿元,一跃成为台州塑料模具行业出口的老大。也是在这一年年底,富岭公司一举通过了肯德基公司的认证,成为该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唯一指定供应商。
如今,江桂兰的业务也越做越大,还在美国建立了生产基地。现在,富岭已经是美国五大快餐产业中的其中三大产业--BKC、SBUWAY和KFC的大供应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