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庄:任董,您好,第一次来到世贸中心售楼处,看到陈列在这里的物业模型,这或许也代表了您打造一个商业王国的野心。这是不是您的一个目标?
任金森:这次我来接受你们的采访,我想直言不讳。我一向认为,路桥的商业担负着全市商业发展的重任,这不仅是因为路桥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其特殊的辐射能力,更因为路桥是台州商业的一个发源地,有着浓厚的商贸历史传承,是台州物流和信息的集汇地。从这一方面来讲,路桥的商业一定要站在全台州的高度来建立一个规划。
今年的区“两会”提出了我区2009年GDP增长目标是10.2%,我想要达到这个目标,一是靠投资,二是靠出口,而另一个重要的拉动力量就是消费。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度,服务业应成为经济结构中的重头戏。假设我们投资100元,服务业的效益最高,其次是工业,最后才是农业。服务业发展还能带来一系列的拉动,并能够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
路桥目前提出的是“两城三区”发展战略。从发展情况看,“现代汽车城”的建设走在前面,而“商贸城”的建设紧跟其后。我觉得,路桥的商贸业发展仅就台州市内来说,现在面临着椒江和温岭的压力,譬如椒江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温岭泽国、椒江洪家的市场建设都对路桥传统的商贸业态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现在部分人消费往椒江、温岭跑,这应引起路桥对建设商贸城的重视。
小庄:看来任董十分关注路桥的商贸建设,我们也看到了今年年初东森集团的一个大型商业项目———东森购物中心盛大开业,一度火爆的场面还让人们记忆犹新,如果说之前台州电子数码城的商业运作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那么,您认为东森购物中心能否再次复制数码城的成功?
任金森:先说说数码城这个项目。电子类产品是一种消费品,更新换代比较快,属于时尚类商品,从这个角度入手,我们就站在全国的高度来做这个项目。在设计阶段,我们就把数码城设计成一个体系,在这个市场中要体现完整性。譬如,我们把一楼设计成家电中心,按照电子产品销售的规律,家电产品销售的利润是最薄的,相应的店铺也是最便宜的,但市场的一楼又是位置最好的商铺,也是最能租得起价钱的。但我们没有放弃家电,而是把它作为数码城销售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放在位置最好的一楼大厅,这意味着我们放弃了一大部分利润,但我们获得的却是商业业态的规模效应。目前台州电子数码城的业态规划全国第一,商业规模全国第三,档次还是非常高的,而这反过来促进了家电产品的销售。在目前家电销售网络被苏宁、国美垄断的形势下,我们数码城的家电中心却能继续存在,而且生存得非常好。因此,我一贯认为,商业业态的设定应该根据整个台州的市场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科学地为路桥的商贸发展做一个定位,引进和开发的项目一定要符合台州市场的消费实际,尽量满足老百姓的需要。 小庄:但外界对东森购物中心的商业模式似乎还持观望态度。
任金森:实际上“东森购物中心”的业态选择,就是秉持了我们一贯的商业理念。现在我们来看东森这种业态,虽然它只有25000平方,但购物中心的走廊最宽要达到6米,平均下来也有4.5米,得铺率不到45%。这种业态布局已经不是百货公司的概念,在销售上不是走量,而是在走品质,消费者到这里来不仅是消费,更是体验一种生活,就是所谓的LIFE STYLE。消费者到这里来消费,更多地不是货比三家或者寻找价格的实惠,而是建立在对某一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这种商业模式在国际上也是最新出现的业态规划。因此,东森瞄准的是整个台州市新兴的高端品牌消费阶层。台州民营经济占主要部分,消费力是非常强的。也许现在这部分人的消费暂时还集中在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层面上,但不久就会转移到手表、珠宝等奢侈品的消费上来。从选择目标消费群体到选择经营的内容,从选择经营内容再到商业业态的确定,这是一个科学的论证过程,不是单纯的个人的想法。
小庄:看来您的目标是要把东森打造成一个专业的高端消费场所。
任金森:是的。当初东森购物中心从改造装修到开业经历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主要是我们对于房子结构改造的要求非常高,要做到能够满足各大国际知名品牌进驻的品牌要求。如今一个国际知名时尚品牌对于经营场地的要求近乎苛刻,一个卖场的装修要经过经销商、代理商、品牌厂家的层层审核,但我们还是做到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我们对品牌的引进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也听到有些人说,一些路桥人熟悉的品牌还没入驻东森,那是因为我们和他们谈的时候,他们要带进来一些副品牌,我们就没同意。
目前我们空间的布局已经基本成型,一楼为奢侈品,二楼为国际名品等。但我们也坦言,目前东森引进的品牌还远没有达到我们心目中的要求。但是,我们仍然十分注重品牌引进的质量和档次,我估计一年后,你就能看到东森在品牌引进方面的成果。我们的目标是,至少在台州范围内,东森购物中心要成为人们购买高档消费品的首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