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日用品商城与区域产业如何互动共赢
有人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浙江从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省份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其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互动共进。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耦合联动,从外在形式看,是生产与流通产业集群的融合,是产业集群范围的拓展;从内在机理看,是生产与流通产业集群互动共进的过程,是生产与流通产业集群融合循环累积不断强化的过程。
中国日用品商城,作为台州市专业市场的龙头,也是国内特大型日用商品贸易中心。1994年1月开业伊始,便生动地实践着市场培育区域产业互动共赢的理念。
产业支撑 促成市场繁荣
每天清晨,走进位于闹市区的中国日用品商城,忙碌的景象让人们看不出经济危机的痕迹,依旧是车水马龙。
塑料制品市场、羊毛衫市场……现在,这些专业市场已成为了商城骨干市场,而其背后便是缘自台州有着厚实的产业基础。
“塑料制品市场与台州塑料行业的联系最为突出。”中国日用品商城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王政钧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有了台州蓬勃发展才有塑料市场的兴旺。
上世纪70年代末,路桥人敢为人先,在全国首先创办小商品市场,凭借市场的“马太效应”,以小商品加工业为依托,以小商品市场为纽带,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前来采购。
但在本世纪初,路桥的先发优势几尽,在全国专业市场纷纷兴起之时,路桥前进的步伐却日渐趋缓。传统市场原来经营的商品“大而全”,本质上属于“转销型”市场,产业支撑不强。原先的经营模式过于传统,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盈利主体主要靠摊位出租以及到其他地区办分市场,没有跳出第一代专业批发市场的经营模式,发展后劲相对不足。
1995年,中国日用品商城塑料制品市场的成立,不得不说是一个历史的转折。
当时,台州已有1万多家塑料生产企业,250多亿元产值的庞大产业,塑料原料消费量约占全国10%,全省30%,已经成为全国日用塑料制品、家电、建材等工程塑料的开发和制造中心的基地之一。
而同时,路桥已是台州市及周边地区的日用消费品的集散中心,塑料制品市场的建立,依托台州生产日用塑料制品生产基地,商品辐射全国各地,必然成为全国最大的塑料日用品批发市场。
“市场的成立应该是商城公司善抓机遇和客观必然所决定的,台州的塑料产业的支撑也正是市场根深叶茂的原因。”王政均说。
窗口市场 拉动产业升级
塑料制品市场从1995年建立后,逐步扩大,目前已集聚了630多个摊位。“其中企业占95%,且数量不少,在市场经营的企业估计达到近2000家。”王政均向记者解释,因为塑料制品市场,是一个产品的展示窗口,而不是仓库,所以很多经营户都是共同拥有一个门面,而目前年成交额已突破40亿元,成为近年路桥最兴旺的市场之一。
今年正月初六,塑料制品市场便开门营业。由于塑料制品都是年初下单,生意也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很多经营户在开市不久便收到各方的单子。经营户胡妙娟告诉记者,开市后生意便一直红火,第一个星期便做了20多万元的生意。厂里还有几位客商正在等着要货,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厂里生产一线的工人也正在不断增多。
产品销售的量和路是企业起步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打响品牌的重要载体,塑料制品市场正是给予了台州塑料企业这一有利的平台。 “企业发展的初期离不开市场,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开拓销售渠道的阶段。”王政均告诉记者,目前在市场里经营的企业大都来自路桥、黄岩、温岭、椒江等台州塑料产业集中区域,市场也俨然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摇篮”。
同时,众多同行业企业产品的集中展示,也带来产品的竞争,而就是在这相互比较和竞争中,企业就愈发努力创造更新更前沿的产品,已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从而推动了整个行业升级。
来自椒江一塑料厂的程女士说:“在市场里做塑料制品生意已经有13个年头,初期我在市场里给其他塑料品牌做销售,后来就自己开厂了,碰到的最大困难是技术环节,但市场里齐聚很多塑料行业企业,可以邀请其他厂的技术人员帮忙,再加上不停试验,攻克技术难题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互动共赢 铸就工贸联体
工贸互动,一直是路桥区委区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措施,而塑料制品市场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众所周知,在路桥工业和商贸始终不离不弃,从最初的“前店后厂”,到现在的“沃尔玛”式的经营模式,成千上万的个体工商户、家庭企业、公司与本地专业市场相互依存、互动发展,形成了“产业+市场”的区域性集群经济。
集群经济的供给积聚效应所带来的多品种和低价格的商品优势使路桥专业市场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效率不断提高。
“市场销售本地产品具有流通环节少、效率高、成本低,辐射范围大等优势;同时,通过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品牌优势,还能吸引外地同类产品加盟本地专业市场,增强专业市场对全国各地产品的集聚能力。”业内人士这样分析塑料制品市场与区域产业的关系。
3月26日,透明聚丙烯制品创新论坛在我区举行,来自台州塑料行业协会的众多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而吸引他们的便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日用塑料制品。在论坛上,主办方美利肯公司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负责人表明了来路举办论坛的原因便是庞大的产业和成熟的市场。
丰富商品的流通模式,促进大市场、大流通的形成。专业市场作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窗口,与本地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专业市场通过需求集聚作用使得集群经济的产品需求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张,产业链不断延伸;反之,市场为产品提供了销售渠道,又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市场需求的信息进而推动产业发展。
“建一个市场,带一片产业”,如今在路桥不再是一句空话,且看中国日用品商城的各大专业市场便可见一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