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走出去是一块试金石。正是这些走出路桥、利用地域品牌优势开拓新发展空间的故事,不容置疑地为我们证明了,在有限空间里创造无限的可能。
初秋的路桥,云淡风轻。熙来攘往的新安西街上,人流如织。一只金色的公鸡伫立在中国日用品商城的广场上,昂着骄傲的头,它的脚下,是缩小了比例的地球。 走出去是一块试金石,也是商城几代决策者的共同梦想。 时间定格在2000年。面对一穷二白和重重困难,不到20名员工生生把中国日用品商城的名字刻在了世界的多个角落,这一年,蹒跚起步的商城外贸公司出乎意料地交出了一份200万美元进出口额的漂亮成绩单。 小舢板出海 在路桥,市场多是出了名的。然而,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各地市场的活跃,路桥市场群也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彼时,传统市场走下坡路已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 窘境之下,当地市场如何实现新飞跃的问题迫切摆在了路桥人面前。多番考量后,以商城为龙头的市场群积极开展了自身的创新和转型,以外贸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分公司也在这时候应运而生。 2000年,商城公司取得自营出口权。 2001年,商城正式组建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将一批外贸精英招至旗下。翌年,公司就实现出口额1650万美元,比之上一年,圆满完成了三级跳。 “当时路桥乃至周边地区很多小企业都没有自营出口权,公司就给他们做代理,把产品销到国外,再把回款打给他们。”商城公司总经理助理何邦利说。 这一年,公司在阿联酋租用一家五金市场,开设了市场分拨中心,开始将台州和温州等地的塑料原料及制品、机电、化工产品、轻工产品、五金矿产等一批特色产品销往国外市场。同时,与世界几十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还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和英国UKAS认证。 继成功站稳中东市场之后,商城又牵头组织了迪拜台州商会,海外拓市的“龙头”作用再次得到彰显。这期间,占温岭水泵产业90%市场份额的大溪镇,不少当地小企业正是通过商城外贸公司代理出口的方式,进入了中东市场。 同时,伴随着发展而来的还有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由于获得自营出口权越来越容易,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逐渐增多,商城外贸公司受到了外企、外资和民营外贸公司的“三面夹击”;随着信息透明度增高,客户和生产企业都有机会找到对方,外贸公司原有的客户网络优势被逐步削弱;2004年1月1日起,国家税务总局开始实施一系列新的税收政策,对原本变幻难定的外贸市场产生更大影响…… 在国际大市场上“起舞”,这时候的外贸公司俨然犹如航行在太平洋中的一支小舢板。 “外贸生意稍有不慎,损失的不单单是一笔业务,更会影响公司的声誉和今后的大批订单,容不得半点差错。因而规范程序、加强内部管理是一个相当关键的过程。”对此,外贸公司副总经理杨文杰认为。 这之后,制度、管理的规范悄然渗透到公司的每一个部分中。 针对出口退税实行新政策,外贸公司进行了总动员,在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内,所有员工的工作就是对账单,对账单,再对账单。理清了“旧账”,还要管理新账。为此,公司在管理结算方式上,严格按照制度办事,绝不轻易“放单”。 去年下半年,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逐渐蔓延并席卷全球,外贸公司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一方面是对生产企业的影响,他们对国外客户定单的签订更加谨慎,很多生产企业宁可少接单,不愿冒风险。同时,进口企业因为银行紧缩贷款,融资困难,大宗货物的进口量明显萎缩。”何邦利表示,“另一方面是对公司的直接影响。比如货款回笼明显放慢,许多国外客户支付货款能拖则拖,导致退税速度变慢,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费用。” 然而,“危”和“机”总是同时存在。在外贸公司看来,金融危机也恰是企业转型、整合优化产品、提高竞争力的最佳时机。 为此,在加强知名度推广、寻求和外贸相关行业企业的客户资源共享、打造学习型团队的同时,公司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针对南美、非洲、中东等重点区域市场进行相应的推广。 “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何邦利说。 品牌“出走”的扩张效应 以前,从单一市场经营管理到涵盖电子商务、房地产等方面的拓展,商城实现了品牌在经营领域上的扩张。而今,内涵的丰富更需要外延的扩张。如何让品牌在地域上延伸,商城历任领导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2000年,一个让常州人震惊的消息广为传播:浙江台州人租下了当地市政府旁边的一幢“烂尾楼”。 这一年,台州人叶吕顺以1371万元的年租金与中国房屋开发公司常州分公司签下了“烂尾楼”的租用合同,租期18年。具体的开发方案是,以中国日用品商城常州分市场的名义在常州办市场,一方面,借用商城的影响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另一方面,提高商城在外的知名度,让商城的生意遍及全国各地。 2001年1月1日,中国日用品商城常州分市场开业,2300个摊位,营业面积3万多平方米,汇集日用百货、服装、鞋子、箱包,童装、床上用品、针织品等各个门类。经过几年努力,这里很快成为常州最好的日用品市场。 逐渐地,“路桥市场”的名声也开始响亮起来。如果向常州当地人询问“路桥市场”,很少有不知道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路桥市场”干脆成了公交站牌的站点,凡是经过市区中心的几路公交车,都有“路桥市场”这个地名。 随着“路桥市场”的知名度在常州日渐提高,浙江台州和中国日用品商城在常州也变得“大名鼎鼎”,“买东西上路桥”这句“名言”开始在当地流行。 “商城品牌的‘出走’同时带动了‘台州造’的地域扩张。”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 至此,凭借自身成功的经验,商城已先后在黑龙江绥芬河、四川广元、江苏常州等地兴办了分市场或商贸实业,实现了商城市场品牌的输出扩张。 而在公司领导看来,这些经历让商城声名远播,同时也为今后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经验。 在商城人看来,品牌的地域延伸,带来的是浙商精神、浙商经营理念、浙商营销网络的延伸,带动的是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品牌的带领下,整合的是资源,而商城的目标就是让浙商理念遍布全国。 浙江是市场大省,在走向市场强省的道路上,明星闪耀。围绕市场又跳出市场,顺应现代商贸的发展潮流,以构建现代流通网络为努力方向,商城在品牌扩张的有效尝试中无疑扛起了一面旗帜。 事实上,也正是这些走出路桥、利用地域品牌优势开拓新发展空间的故事,不容置疑地为我们证明了,在有限空间里创造无限的可能。 【商城大事记】 2003年,7月,首届 21世纪路桥市场发展论坛召开,各路专家畅谈危机与挑战,共谋发展之路。 成立台州市场首家专业提供塑料技术指导、新产品研发、信息服务、分析检测为一体的综合性塑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2004年,公司把今 年定为“服务管理年”。 9月,商城新三区多余70个摊位进行投标,总投标净额1513.8747万元。 10月,中国第四届塑料交易会、中国改性塑料高新技术成果与产业发展论坛在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作者:见习记者 夏燕 导报驻台州记者 陈余玉/文
2009年9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