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桥新的地图上,一条黑白相间的美丽弧线跃然而上。
这条延绵的弧线勾画了我区未来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也描绘了一幅充满无限商机的蓝图。
近日,记者走近这条寄予着市民无限希望的“美丽弧线”———铁路,感受着激动人心的每一刻。
第一乐章:见证,历史时刻
轰隆隆的呼啸声,一列白色的火车以200公里/时的速度从台州南站驶过,甩出一条长长的白色影子,留下车尾后面显眼的“和谐号”三个蓝色大字。
疾驰而过的“和谐号”意味着什么?
“我们路桥终于有铁路啦!”此时此刻,一正在观看的市民情不自禁地说道。
穿境而过的甬台温铁路,北起宁波,南至温州,全长282.42公里,其中路桥段共10.91公里,途经桐屿、螺洋2个街道、16个村。2005年11月27日破土动工,2008年底完成线下工程,2009年4月完成轨道铺设,现在,已进入联调联试阶段,按计划10月1日将正式开通客运动车组,正当举国欢庆建国60周年之际,我区人民也将迈开“高铁”历史性的第一步。
8月1日,艳阳高照。位于螺洋街道的台州南站信号楼里,工作人员睁大眼睛,关注屏幕上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
“通过这些屏幕我们能及时、精确地了解火车行驶中的状况,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同火车驾驶员取得联系。”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信号楼的大门外,一些市民正在翘首以盼即将通过的火车。
“我没有看过火车,所以今天过来看看,以后有机会还要坐坐。”张阿婆高兴地说道。
正准备驱车回家的陈先生告诉记者,虽然火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对于路桥人来说,通火车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
蔚蓝的天空下,带着孩子前来观看火车的家长,指着呼啸而过的火车说,“以后爸爸带你坐火车出去玩,‘呼’的一声就到上海了。”
据了解,甬台温铁路的开通将大跨步地改写时空旅程。从台州站(黄岩)到台州南站只需6分钟,从台州南站到温岭站只需3分钟,而从宁波站到台州南站也只需40多分钟,从台州南站到温州站只需30分钟。
与此同时,我区也将因这巨大时空距离的改变衍生无限商机。
甬台温铁路在台州境内设有三门站、临海站、台州站、台州南站、温岭站,而位于路桥的台州南站是唯一一个货运站。
“站内一期铺设6股道,年货物吞吐量156万吨,二期铺设9股道,年货物吞吐量218万吨。”区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陈根法告诉记者,站场规划建设各类建筑1.3万多平方米,共25个单体,其中仓库约0.3万平方米,生产、生活用房1万平方米。货场道路集装箱堆场、散件货物堆场、仓库站台硬化约7万平方米,预计9月底完工。
从信号楼向东南方向望去,货车仓库就在不远处,红色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似星星般一闪一闪,与周边的青山相衬,好一幅“碧空如洗、红楼似火、青山如黛”的山水画。
疾驰而来的电气化火车,将牵引我区整体模式的改变:不只人,不只景,不只经济……
◆第二乐章定音,火车时代
从2005年起,老百姓的生活中开始多了一个话题:关于铁路,关于火车。
对老百姓来说,火车呼啸而过,留给他们的可能只有几秒钟的印象,但是这短短的几秒钟,却是一个地区的人民期盼了多年、等待了许久的回报。
“我们这里快要造铁路了!”这是当时老百姓口中提到最多的话,就算今天被重新提起,字里行间仍旧充满了自豪感。因为之前,台州是唯一没有通上铁路的沿海城市,但在那之后,“台州无铁路”的历史被被彻底改写。
2005年6月1日,我区铁路指挥部和铁路办正式成立;9月,铁路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吹响了我区铁路建设的号角;11月,路桥段开始动工兴建。而这些,虽然仅仅是开始,却已经让当地的老百姓对于有了铁路后的生活产生了联翩设想:出门方便了,货物运输方式增加了,时间缩短了,价格更实惠了……
2005年9月,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出钱出力不出事”的总体要求,我区制定了“全线铺开、突出重点、强势推进、按时完成”的总体工作思路,自上而下大力开展宣传发动、政策培训,并进村入户做实做细沿线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得到了沿线大部分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在罗家池村,螺洋街道大学生村官铁路安全宣传队向村民发放宣传资料,宣讲电气化铁路安全知识,并发动村民参与其中,让他们认识到铁路沿线安全的重要性。
“这次宣传是大学生村官铁路安全宣传队深入村居的第一站,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扩大宣传范围,逐个进入沿线各村宣传电气化铁路安全知识,让广大村民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一大学生村官如是说。
◆第三乐章跌宕,谋事巨片
“铁路建设中,我们坚持‘两个保障’并重,即一方面保障铁路工程顺利施工,一方面保障沿线干部群众的合法权益。”陈根法说道。
2005年8月,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展开,各种困难迎面而来。个别群众在涉及自身利益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或者因企图参与工程建设未得逞而阻止工程施工;一些铁路沿线的老百姓,特别是上了年纪的村民,根深蒂固的“故乡情结”让他们守着自家的房子不愿意离开。 为了不影响工程的正常开展,螺洋、桐屿街道的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早起晚归地做起了老百姓的思想工作。一方面不断走访这些不愿拆迁的老住户, 向他们讲道理,讲明火车开通后的好处;另一方面则大力加强综合整治能力,打击阻挠或破坏工程进展的个别行为。
2006年12月,区政府专门召开了严打整治专题会议,进一步加大了对阻挠或破坏工程建设行为的打击力度。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管齐下,多方努力。2007年7月份,路桥段征地拆迁工作全部完成。
铁路主线共供地726亩,征用“三改”所需用地60亩,为施工单位租用临时用地300多亩,主要用于弃碴场、搅拌站、临时便道和临时采石场。 那个夏天,我区掀起了铁路建设的热潮。
铁路工程线长、面广、量大,又是敞开式施工,期间对沿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线下工程桩基施工和重机械作业,使铁路沿线400多间民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受损。沿线干部群众一度意见颇大,甚至出现了“挡工”现象。对此,区铁路指挥部与螺洋、桐屿街道一起,深入铁路沿线,调查研究、做细工作,提出了“先施工后理赔,边施工边观察边维修”的工作方针。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改进施工工艺,做好受损民房的观测、登记、维修、转移等工作;施工结束后,及时委托国家级鉴定评估机构,对受损房屋逐一予以鉴定评估,并据此进行理赔,得到了沿线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确保了路桥段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受到了省建指和施工单位的好评。宁海县和三门县铁路指挥部有关领导专门到路桥学习考察,2008年3月28日,上海铁路局专门在台州南站召开沿海铁路规范化施工现场会。
◆第四乐章协奏,文明行车环境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有的市民为了目睹火车呼啸而过的风采,爬上了护栏,被保安制止。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的铁路保安都会及时制止,我们是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铁路巡逻,以保证铁路畅通,市民安全。”台州南站一工作人员如是说。
在铁路沿线,两条绿色的防护带纵向延伸,犹如两排身着绿装的士兵,不仅守护着铁路,也守护着沿线的老百姓。
我区很多市民对火车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火车试运行后,一些家长喜欢带着孩子到铁路沿线亲自看看、走走,但这是很危险的举动。
“100米以外,火车能眨眼之间到你面前,火车开过时,人连站立都成问题,这时如果站在铁轨周边,是极其危险的。”该工作人员提醒道。 据了解,列车的运行速度每小时可达250公里,每秒行驶70米,在惯性的作用下,刹车后,还要向前滑行,以人的反应速度,是无法躲避的。 在铁道两旁,记者看到高高耸立的电线杆上,“高压危险”四个字时刻提醒着经过的人们,它们不宜接近。
除了高压电,工作人员还希望广大沿线市民能够积极配合,不要翻越、损毁线路两侧防护围栏,共同打造安全文明的铁路行车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