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用品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页  
  收藏本站 | 联系商城 | 网站首页
   
   
ddd 公司概况 商城播放 市场主业 商城党建  
  最新播报  
  视频播报  
 
 
 

 

 

 

 

 

 

 

 

    商城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商城播报
   
 
为理想而奋斗

发布时间: 2010-01-12 来源:林蓓蕾 打印】【关闭
       
 

  
  一个月前,刚泰艺鼎广场的一幢写字楼里,全球村语言中心低调开业。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的创办者竟是3名年轻的80后女孩。

  王平是这所语言培训中心的发起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知性优雅,精明能干。她的另一重身份是上海的白领,就职的公司在同行业中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但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与丰厚薪酬的王平,却作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停薪留职,回乡创业。

回乡创业 源于梦想

  创业想法从何而来?王平这样回答记者:“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来说,拥有一位好的启蒙教师至关重要。”王平的理想便是能成为一名这样的老师,这还得从她小时候的一段经历说起。

  小学二年级,在外地念大学的舅舅给王平带回来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一本厚厚的《世界五千年》。从此,识字量还不大的王平学会了使用字典,并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她与文学的不解之缘,由此结下。

  大二那年,王平萌发了创办一所语言培训学校的念头。后来由于机缘巧合,进入了现在的这家大公司,而且一干就是3年。于是,自主创业的念头就此搁浅。

  这3年的工作经历,王平积攒下一笔宝贵的“财富”:与各种各样的客户接触,锻炼了她的口才与交际能力,认识了很多人,得到了不少经验,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一部分的创业基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大学室友陈琳琳、高中好友梁莉莉,谈起了办语言培训学校的想法,没想到我的提议立即得到了她们的支持。”三个好友一拍即合,于是她们便坐下来,筹划起了创业。

  经过深思熟虑,王平决定回路桥实现她的理想。她说:“现在很多培训机构还是基本以应试教育为主,而我们想办一所不同理念的语言学校。它侧重于国学,希望能在路桥贫瘠的文化沙漠中找回遗失的国学,由此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当然,既然称之为“全球村语言中心”,也少不了开设英语、韩语、日语等语言课程。

艰辛创业 憧憬未来

  有了美好的设想后,王平便按捺不住,萌生了要将这些梦想付诸于实际。去年年底,她们着手开始了创办语言学校的一系列筹备工作。

  “有一段时间,我每个周末都在路桥与上海之间‘两头飞’,那感觉真像是和时间赛跑。”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创业,王平决定向公司提出辞职,这让单位的领导和同事惊讶不已,一位比较器重她的领导给她提了个意见,让她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向单位申请3个月的停薪留职。

  之后的几个月里,王平把全部心思放在了创办学校中。办教育培训学校最重要的就是师资力量和学生资源。“如果找不到优秀的、有责任心的教师,我们宁可不开设这门课程。”抱着这样的一个想法,王平找到了3位同样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教师。一位是她的师妹,复旦中文系硕士毕业生,同时也是“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有着去西部支教一年的经验;一位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生,曾在“英孚学校”担任过教师;另一位则是山东大学韩语系毕业生,曾在韩国留学2年。

  有了优秀的师资队伍,王平更加大胆地实施起她的办学计划。然而,正如她所说:“任何一种成功都不可能触手可得,创业当然也不会是一个甜蜜的过程。”生源是横亘在她们面前的大难题。一来学校刚成立,缺少公众的认可和关注,二来家长们也不知道我们的师资力量如何。

  为了宣传学校的教育理念,王平与合伙人顶着烈日,站在各个学校门口,亲自向路过的学生和家长发传单。坚持不懈的努力,却只招到30个学生,这离她们最少50个的目标相距甚远。这让王平第一次感到疲惫,现实与理想落差如此巨大。

  虽然不是很理想,但王平并没有因此放弃。她将这批学生分成了两个小班,精耕细作的小班化教学,配套良好的服务,教学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受到了家长极高的评价和肯定。

  “现在我已经为自己确定了更清晰的目标,再过三四年,学校步入正常轨道后,我打算去留学,学习国外的教育理念,为学校的明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王平一脸自信地说到。王平凭借一番努力与胆识,成功地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成为80后一代创业梦想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