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用品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页  
  收藏本站 | 联系商城 | 网站首页
   
   
ddd 公司概况 商城播放 市场主业 商城党建  
  最新播报  
  视频播报  
 
 
 

 

 

 

 

 

 

 

 

    商城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商城播报
   
 
罗云宵:卖的是品质 买的是放心

发布时间: 2012-12-10 来源: 打印】【关闭
       
 
人物档案

■姓名:罗云宵

■年龄: 51岁

■摊位:三区2楼5排29-30号

■店名:荭彩坊

■经商时间:23年

■理念:用品质说话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王婉玲 摄

 

□本报记者 於 婵

 


  11月18日下午,天气晴好,阳光打在“中国日用品商城”的几个大字上,反射出耀眼的金色光芒。下午4点,大部分店家开始打烊,三区2楼女装区逐渐安静下来。

  “云宵,带朋友来买两件衣服。”“这件不错,大码的拿来试试……”5排29-30号的“荭彩坊”店里,此刻却仍一派红火。棉衣、羽绒服、皮衣,水貂……不下60多个款式将两间店面挂得满满当当。

  “实价550元这件棉衣你拿去,质量放心,深圳荭彩坊牌子,商场货。”略带嘶哑的嗓音传来,长靴、短裙,黄色卷发,这个打扮入时的女人就是店主罗云宵。

  当得知要采访自己,罗云宵笑了,“生意是做了20多年,也没什么好说的。既然采访有需要,你就问吧。”性子爽快的她,没有推三阻四,配合着开始回忆起自己的经商之路。

  罗云宵是路桥蓬街人,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蓬街帽社工作,“那个时候做出纳,一个月60元工资。总觉得赚得不多,想转行,可一直没想好做什么。”

  1989年,云宵28岁那年,机会来了。那年,老公鲁国庆出差,在招待所认识了一位羊毛衫厂老板,提到可以做羊毛衫生意。辗转反侧了几夜,“工作不干了,卖羊毛衫!”主意一定,云宵马上动手,把自家的一楼改成店面,放了挂鞭炮,正式下海经商了。一年来,生意一直不温不火,或许是蓬街人气还不够旺,她又把目光盯上了路桥。“没有店面,就在路边摆了个摊。每天一大早5点钟起床,骑半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到小商品市场进货,开始转行卖女装。”露天生意不稳定,没多久云宵在路桥老街租了个店面,真正开始了她的女装店老板娘之路。

  “一转眼,到现在都20多年了,时间真快。”说到这,她不由地感叹,一路走来还算幸运,没有遇到特别不好的年景,“倒是有一年……”

  那是1998年,前几年台州女人流行穿皮衫,云宵的店到了冬天专做皮衣生意,赚了个盆满钵满。这一年,她早早地就从广州囤了10多万的货,“怕最后补不到货生意跑了,谁知那一年海宁花皮进入路桥市场,不仅价格便宜,花样也特别。一下子,10多万的货全砸在了手里。”一天下来,来店的客人没几个,更别说能成几单生意。“有部分死货压到了现在,早没用了。”云宵笑笑,做生意总有起有落,有几次也曾有惊无险地度过。

  一年天气反常,冬天不冷,又是40多万的貂皮大衣积压,这次罗云宵有点沉不住气了。新年都没过好,在想如何盘活库存,和同在老街做生意的姐姐几番商议,决定两家生意一起做。积压的貂皮大衣合到一块,发回广州工厂以每件200元的价格进行再加工,使毛皮显得油亮蓬松,摆到一家店专做貂皮生意。姐妹俩再凑点钱进新款皮衣皮件,在另一家店卖。“运气不错,不仅积压的貂皮大衣全销出去了,另一家店还利润可观,最后小赚一笔。”罗云宵说自己算幸运的,一直都有家人在帮衬,帮助自己度过一个又一个坎。

  包括后来老街改造,南下闯深圳办服装厂,也是投靠弟弟罗华林。姐弟俩挤在一个小商品房里,请了个设计师,构思画图打样,小小的工作室里堆满了当季画册,样衣。“一件衣服要改好几十遍,终于有满意的样品出来,然后找其他工厂生产。但是做出来的服装质量不稳定。”几次下来,注重品质的罗云宵有了想法,因为她知道,顾客看中的不仅仅是漂亮的款式,服装的面料做工才是稳定客户群的关键。既然要做自己的服装品牌,质量关一定不能松懈。

  2002年,姐弟俩在深圳租下厂房,办起了荭彩坊有限公司,从最初几个人的家庭作坊到现在200多人的工厂,一件件款式大方,做工精良的服装开始销往全国各地,进入不同的市场、商场。“主要是我们抓准了客户群,‘荭彩坊’的衣服针对30岁到50多岁的女性,设计大气端庄,款式偏宽松,大码较多,适合这个年龄层的要求。”说起自己的品牌,罗云宵如数家珍。

  “后来还是回到了台州,在这里重新卖起女装,我想我还是喜欢当服装店老板娘。”08年,看中中国日用品商城服装批发的火爆人气,云宵租下三区二楼5排29号摊位,开始做荭彩坊品牌代理。

  “没几个月店面就扩大到两间,一直到现在。主要是服装款式太多,摆不下。”罗云宵笑着说,市场的好人气,给她带来了台州周边精品店的固定客流,还有宁波舟山象山的客人也慕名前来。“荭彩坊品牌在不少城市是进商场的,在我这儿,高品质也赢得了大量的回头客。”因此重新投摊的时候,云宵坚持选择了老地方,“虽然摊位不是很靠前,但是这几年在这生意越做越顺,也越做越大,希望商城能有更好发展,帮我们经营户带来更多的客流。”


  ■记者手记

  记者在“荭彩坊”呆了一个下午,看到的是络绎不绝的顾客被别致大气的款式吸引,听到最多的是店主罗云宵推荐时说的面料、做工,“这件衣服在处理压线塞绒时是全手工的,虽费时但能保证修身暖和。”随手拿起一件,针角线头确实处理得干净漂亮。

  20多年的经商路,打造品牌的艰难,这期间的跌宕在店主罗云宵口中早已化成了云淡风轻的几句。坚忍、勤劳、勇于逐梦,在她身上,记者仿佛看到了大部分台州生意人的影子,他们总是在忙绿,却总说着“我很好,不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