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姓名:陈芳 ■年龄:32岁 ■摊位:二区二楼4排1号 ■店名:出口站 ■经商时间:12年 ■理念:用心经营 人缘变财缘

□本报记者 张天莺
从卖钮扣到卖包再转战女装。
从600元月工资的营业员到商城里无人不晓的包店老板娘。
从创业初的懵懂到如今的商场老手。
在这个以服装批发为主角的商城里,80后的小女子陈芳为何可以立足?
回想12年来的创业史,陈芳颇有感触的告诉记者:“不管是做事还是做生意,在关键的节点上,我从不瞻前顾后,想好了就会马上行动。”
18岁,很多女孩还在学校的时候,陈芳已经是商城辅料市场里的一名钮扣营业员,虽然当时每月只有600元工资,但是陈芳干得很认真,每天都十分忙碌。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带给陈芳的除了经商经验和自信外,也为她积累了第一桶“金”——“记得当时老板觉得我干得不错,给了我5000元年终奖,这在当时对我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陈芳说。
20岁,这位懵懂的少女怀揣着2万元筹划着自己创业。她没有选择老本行卖服装辅料,她要在商城开一家包店。
当时商城二区二楼卖包的有十多家,但是老前辈们个个都告诉陈芳箱包生意已经走下坡路了,劝其另择他业。
面临人生的第一次抉择,陈芳没有瞻前顾后,“既然想好了,就去做,当时想法很简单,只要能混点工资就成。”陈芳说。
初生牛犊不怕虎,陈芳用1.3万元在二区二楼租下了一间店面,手头只剩五六千本钱的陈芳选择在小商品市场进货卖。由于本钱少,几乎天天都要跑市场进货。
“那段时间真的很忙,每天早上天没亮就赶到小商品市场去抢爆款,然后大包小包地背回商城赶着店铺开门,常常大冬天都忙得身上冒汗。现在想想那段时间还真的挺苦的,可当时也没觉得。”陈芳笑着说。
正是这种迈出第一步后就排除万难勇敢向前冲的干劲,陈芳创业头年旗开得胜。
21岁那年,商城市场摊位投标,陈芳投到的摊位被夹在中间,生意很难做。
转租、扩大摊位,则要投入更多资金,加大经营风险;没有好的摊位,有可能难以维持生计。怎么办?陈芳又一次面临选择。
陈芳看中了隔壁的转角摊。“看中了的事,我就会努力去争取。”第二年,陈芳先是以6.5万元的高价转租了心仪已久的转角摊,又转租了隔壁的一个摊位,然后将三个摊位打通。一下子让这个22岁的小年轻撑起了大门面,那几年陈芳迎来了事业的高峰。
“我虽然是做零售生意的,但是当年很多单位采购都喜欢到我家,以前流行的夹包,常常一个订单就是上千个。”
后来,商城二区二楼经营品类调整,箱包区被调整至三区二楼。这给原本就不紧气的箱包市场来了一场寒雪,许多老前辈们都纷纷改行了。
又一次抉择摆在陈芳面前,陈芳一如往日作风,没有多想。用她自己的话讲“顺水推”她选择在三区继续她的箱包事业。
到了三区二楼,她开拓过“电子商务”,就在几个月前,陈芳又盘下了隔壁的女装店,开始涉足女装。
14年经营史,一路下来,陈芳的每一步似乎都水到渠成。陈芳除了在选择的节点上不瞻前顾后,总是能像勇士般向前冲,在平日的经营中,陈芳更像一位细致耐心的绣花女,用心经营着她的每一位顾客。“用心经营,人缘变财缘”是陈芳每天坚守的经营之道。
常言道:“诚招天下客,情暖客人心。”在陈芳的店里,只要顾客进门,不管老顾客还是新顾客都是笑脸相迎,从不先考虑顾客是否购买,都耐心介绍。有时候顾客来商城买衣服,陈芳还热心地陪同。14年来陈芳积攒下来亲如朋友般的顾客数不胜数。良好的人缘给陈芳带来了不少商机。陈芳回忆头几年自己店里都以零售客为主,后来有一次区残联的工作人员在她家买包后,觉得这里包不错,就把单位年终发纪念品的生意介绍过来,一次卖了10多个包。“那是我第一次做单位生意,开心得不得了。”陈芳说。
相传是最好的促销。
自那以后,陈芳店里的单位生意越来越多,有企业的,有银行的,还有温岭的一些单位。
陈芳也觉得奇怪,“也许是商城的购物环境好,也许是我人好吧。”
■记者手记
俗话说:“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不少人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创业的机缘也就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听陈芳讲她的创业历程,很佩服陈芳做事的果断,在关键时刻作决定时,她从不瞻前顾后。
一个未曾创业过或刚刚从事新行业的人,对创业是否能成功常常没有把握,这是很正常的,只有踏出每一步,你才会发觉其实一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但是迈开第一步后,千万记住仍须不断努力和学习,细心去经营,才能象陈芳一样在行业中立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