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用品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页  
  收藏本站 | 联系商城 | 网站首页
   
   
ddd 公司概况 商城播放 市场主业 商城党建  
  最新播报  
  视频播报  
 
 
 

 

 

 

 

 

 

 

 

    商城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商城播报
   
 
陈永海:自产自销促发展

发布时间: 2013-01-07 来源: 打印】【关闭
       
 

□本报记者 汤慧芝

 

 

人物档案

■姓名:陈永海

■年龄:44岁

■摊位:五区一楼2排4-5号

■店名:童心缘童装

■经商时间:14年

■理念:与时俱进促发展

 


  从合伙经营到独立创业,从贸易销售到产销一体化,陈永海在商城服装市场14年的创业过程中,紧扣时代脉搏,实现了一个个华丽转身。

  陈永海写得一手好字,出口能成诗,酷爱钓鱼,见到他时,正在摊位里看报纸,身上透着儒雅之气。聊起往事,他侃侃而谈。

  1999年,陈永海和两位亲戚在商城三区租下一个摊位,开始经营童装生意。虽然初次下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在陈永海的记忆里,那时候本小,最担心的事就是压货。有一次,进了一批货,约300来件,五千多元的成本。几天下来居然没有卖出一件。三人愁得三四个晚上睡不着觉。类似的意外出现两次后。他把目光盯在货物的款式上,每天仔细观察分析经销商的进货特点,认真研究起买家的心理。“不能单凭个人的喜好进货,大众需求的才是俏销品。”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租用的摊位也由一个扩大到了两个。“当时家住金清滨海,没有私家车,每天4点多起床,5点多到汽车南站。6点到商城。天天雷打不动。”陈永海一边回忆过去一边坦然地说,“辛苦付出,有了回报,累点苦点,也都忘了。不过在公交车上,两次手机被偷,价值4000多元,挺心疼的。”

  机遇总是与有心人结缘。2003年,在商城新一轮招租中,陈永海开始了独立创业,“童心缘童装”诞生。几年的贸易往来,他逐渐有了新的经营思路。合伙经营的时候,他们的货源来自杭州和温州等地。遇到产品畅销时,即使加价也拿不到货,面对尴尬局面,只能干着急。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打破制约,实现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变被动为主动。

  改变意味着机遇和风险同在。货源积压,服装季节性变化快,客户需求量难控制,摊位租金上涨……转变经营方式后,一道道难题接踵而至。陈永海说:“积货多的时候,他曾狠心低价处理掉1万多件衣服。”

  雄关漫道,不进则退。为了避免产品积压,陈永海不断调整经营思路,先做几百件试版衣,然后再根据各地经销点反馈的信息,再组织大规模生产。对目标群体进行了筛选,生产的服装范围缩小至0到4岁的小童,放弃了3到7岁的中童目标群体。为了设计出新颖的款式,每年他都要到各地市场考察。“记得上一轮商城招租,摊位租金较三年前翻了两番,我是咬牙守摊,第一年基本是赚吆喝,所幸商城公司及时做出了合理的租金调整。”对于那次招租陈永海记忆犹新。

  经历了血火淬炼的考验,陈永海坚持着一个信念,创业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随时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有的放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陈海滨迎来了春天,每年销量实现20%的增长,客户遍及20多个省份,北到新疆南至海南,他的服装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天南地北的客商纷至沓来,五区一楼2排4-5号的摊位内人来客往。

  当生意风声水起之时,陈永海没有停止思考。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如何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成为他下一个追寻的目标。“我今年已经44岁,网上生意的重担将由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儿挑起,这是一个新的生意平台。”陈永海自信地说。

  除了做生意,陈永海还有另一个身份,温岭滨海二塘庙村的村长,管理着2100多人。陆续当了近十年的村长,连市场里的人都乐意用“村长”来称呼他。“当年浙江省从村长书记中招公务员,我埋头苦读3个月,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因为体检血压的不达标,被刷下。我觉得这就如同做生意一样,结果有时无法预料,在努力中,享受过程很重要。”陈永海感慨地说,“其实,平时村里事比较多,生意的事,大多由妻子蔡小丽打理,她每天四五点起床,晚上家里打包,经常忙到凌晨一点。”陈永海捋了捋身旁妻子的几丝白发,心疼之心溢于言表。妻子则腼腆地回了一个微笑。对视之间,相儒以沫之情令人动容。


  ■记者手记:

  陈永海曾经卖过五金,最终他选择了童装生意,按照他本人的话说,这个行业变化快,天天有新意,抓住了就是机遇。的确,商海打拼,经营户不仅需要多年的积淀,平淡中的坚持,还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勇气和捕捉商机的敏锐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