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一周岁了!
记得去年8月,我来公司面试时,主考官问我:“当记者很辛苦的。你怕不怕苦?”
我说:“我自信能吃苦。”
深记这句话,我踏进商城公司并认识了《商报》。
与《商报》亲密接触后,我才真正了解当记者不是想像中的拍拍照片、写写文章、加加班而已。此时,我最想说的就是:“我骄傲,我是记者。”或许有人要问:“你一个企业报小记者,有什么好骄傲的?”是的,我不是一个资深、才华横溢的记者,但是《商报》让我认识了记者,并在一次次辛苦写作、采访中领悟“记者”赋含的深层涵义。
记得我刚进公司不久,适逢路桥区举办第三届塑交会,让我这个新闻门外汉为了稿子忙得晕头转向。总编要我去采访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戴仲尧,他很友好地接受记者采访。第一次进行采访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整个过程对我来说短暂而又漫长。采访结束后他说:“小姑娘,很大方也很热情。好好干啊!”。他无意中的一句话激励着我,连夜写稿,在总编的撰改下,“处女作”终于刊登了。接着,一篇,两篇,越来越多的文章见报了。我依然记得拿着刚“出炉”的《商报》,手在微微的颤抖……
在《商报》总编的精心教诲和循循善诱下,我们稍稍有点长进,这对我们来说是何其幸运。也因为记者,让我有幸目睹一场生命与狂风的较量,一幕一幕让我内心震撼、永生难忘的场面。
8月12日下午,总编要我们几个迅速到现场采访一线的抗台人员。在五区西北面的变电房,当时狂风四起,大雨滂沱,房门哗哗作响,上空不断卷起层层杂物,场面如影片《后天》情景再现。但我的同事们却奋不顾身极力抢修变电房倒塌的大门,老电工马贤方还两次冲向雨中搬竹棍……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一次次感人心肺的场景,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就无法体会那种心揪在一块紧张到停止呼吸的感受;无法想像我的同事们如此勇敢。我敢说,当时有一种力量那就是责任,在支撑着鼓励着我和我的同事们。
一路走来,《商报》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主要部分。渐渐的我明白“当记者很辛苦”的深层涵义,除了有吃苦精神、责任心,还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渊博的知识。我深深知道,距离一个真正的记者,我相差得太远太远,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太多太多。“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商报》一周岁之际,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有一天我能大声地说:“我骄傲,我是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