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飞涨引发塑料业开始一场全新的变革,请看台州—— 一个塑料王国的突围攻略
一个严峻的现实:油价暴涨压缩利润
家住台州市城区的毛女士最近到超市购物,觉得超市里卖的塑料袋越来越不结实,一不小心就破裂了。细心的她将新买的塑料袋与以前买的作了比较,发现新买的薄了许多。
毛女士发现的这一生活细节,折射的是时下塑料产业的严峻现实:主要原材料石油的价格一路走高,成品价格又只跌不涨,夹在当中的塑料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正在像超市里的塑料袋一样越来越薄。 油价牵一发而动全身,身处“塑料王国”台州的大小塑料企业,感受尤为真切。在位于路桥区金清镇的行业龙头之一浙江三友集团,董事长张小赧向记者诉苦说,三友很大一部分业务是为汽车、摩托车做塑料配件,而眼下油价一涨再涨,车价一降再降,他们是两头讨不了便宜,“只能不断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像三友集团这样的大企业,日子还算好过,许多中小塑料加工企业更加叫苦不迭,有一些还被迫减产、停产……从温岭到路桥,到处一阵手忙脚乱。
一个尴尬的话题:塑料王国难觅精品
表面上看,台州这个“塑料王国”还是形势一片大好。据200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台州市有塑料企业10081家,从业人员14多万,年销售收入达270多亿元,年原料消耗量达200多万吨,均保持良好的上升态势。
深究下去,问题重重:“低、小、散”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产业体系还需完善。同样有资料显示:在台州现有的塑料产品生产企业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企业仅占2.0%,余下98%全为中小加工企业与个体加工户;而在成千上万种塑料制品中,低档日用塑料制品比比皆是,汽摩配件与家电配件塑料制品市场份额不足,大型、精密、复杂的模具仍然依赖进口,科技含量高的特殊工程塑料产品更是寥寥无几。
据说,曾有用心的专业媒体记者,走遍了全台州的大小塑料生产基地,最后失望地发现:在偌大一个塑料王国里,竟然难以寻觅到一些科技附加值高、利润回报丰厚的塑料精品。
对此,市经委主任郑荐平一针见血地评价说:比起美国、日本等塑料强国,台州塑模产业的产品制造时间比人家快三分之一,成本低三分之一,使用寿命也短三分之一。
在几天前刚于台州路桥落幕的第四届中国塑料交易会上,来自国内塑料行业的专家泰斗们汇聚一堂,并为不少当地企业把脉听诊。关于塑料王国的何去何从,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一个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有一个停滞期,此时必须通过结构调整的方法来刺激其进行新一轮的飞跃。台州塑料产业的这次风波,虽是油价走高引起,暴露的却是整个行业深层次、内源性的问题。
看来,塑料王国亟需一次突围,冲破原有产业结构的藩篱。
一项宏远的攻略:权宜之计与长久之策
“水来土淹,兵来将挡”,面对飞涨的油价,当务之急是如何消解它带来的成本压力。除了部分不计后果的企业会把“塑料袋做薄”外,更多的台州塑料加工企业都在内部管理挖潜上打起了主意。以路桥许多节日灯厂家为例,最近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爱”上了零库存管理,先拿订单后生产,努力把库存成本都消化在良好的管理中。
走高的油价终有回落的一天,然而,作为一个产业,它时刻都可能面对种种不确定的风险和挑战,对此台州这个塑料王国又有着怎样的考虑呢?进行结构调整,引导企业打造科技含量高、品牌价值高的塑料精品,增强整个产业的抗风险和应变能力,这是当地党委政府经过多年观察分析定下的制胜攻略。
通过规划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是其中的第一招。据市经委主任郑荐平介绍,台州为塑模产业量身定做了一个五年发展规划,这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是绝无仅有的。椒江已建成的星星塑料工业基地、路桥规划中的华东塑料城等等,为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做好了环境准备。从目前情况来看,三友、永高、海天、星星等大型塑料相关企业,有能力自我完成产业结构调整,正逐渐有意识地从生活塑料制品市场中退出,主攻工程塑料制品生产,或直接生产由其配套的家电、摩托车、汽车等成品。
第二招是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在位于路桥区的中国日用品商城,有我省首家塑料制品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塑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定位是为全市上万家塑料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最近,路桥有家专为杭州某出口皮衣公司提供衣架的塑料制品企业,找上了科技服务公司,反映说因衣架不耐高温,天一热常与皮衣粘在一起,屡遭客户投诉。在科技公司的帮助下,他们与浙工大等专家取得联系,通过塑料改性技术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还有不少节日灯出口厂家,采用了科技服务公司所推介的阻燃剂,顺利通过了北美等国家的产品认证。
不下好科技这步棋,即便是塑料王国,台州企业在残酷的商战中照样会出局,因此台州市委市政府一贯旗帜鲜明支持企业任何提升科技竞争力的努力。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甚至在外地开设研发中心,都能得到本地政府的有力支持。在一年一度由政府投资主办的中国塑交会上,还会聘请各方专家,举行塑料行业的各种学术论坛,把名师请到本地企业的家门口来。
第三招打造专业品牌让台州塑料产业告别了无名无姓的历史。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双向努力,近年来台州市以办展会、做广告等形式,加大了对该支柱产业的宣传力度,培育出塑博、永高、伟星等一批知名品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在第四届中国塑料交易会上,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廖正品在接受采访时开心地表示:自己参加了台州举办的4届塑交会,台州塑料产业原本给人的印象都是默默无闻的,现在有一批企业和品牌在国内外都开始崭露头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