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中国(台州)汽车工业博览会综述
2004年,国际汽车行业重组并购风起云涌,高新技术日新月异;2004年,国内汽车项目推陈出新,各路豪杰纷至沓来,投资热情热火朝天。也就在2004年的年末,敢为人先的台州人擎起汽车工业的大旗,举办了台州汽车工业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阅兵式”———2004中国(台州)汽车工业博览会。
一次规模宏大的“阅兵式”
从汽车整车到汽车的每一个零部件,从汽车环保节能产品到汽车工具设备,12月18日举行的中国(台州)汽车工业博览会上,台州汽车工业全方位展示的成果引人瞩目。难怪前来采访的新华社记者也为之动容,并在报道中称,台州人把汽车工业博览会办成了一场“造车运动”会。
台州国际会展中心1.5万平方米的展厅因400多家参展企业的“进驻”变得拥挤。吉利集团、吉奥汽车、浙江中能、彪马集团、永源集团5家台州整车企业以特装的形象亮相,其中吉利、吉奥汽车展出的面积分别达到700平米和500平米。吉利的豪情、美日、美人豹等系列,吉奥的SUV和皮卡系列一一登台亮相,并且吸引了大量的参观人员。零部件生产企业方面则集中了台州各类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300余家和全国各地近100家汽配生产厂。
展会突出一个“博”字,展出范围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包括汽车整车、汽车相关产品、汽车电子产品、汽车环保及节能产品、汽保工具设备、养护用品、汽车文化、汽车装潢等。尽管展出的产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但多数产品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一齐打响了“台州制造”的品牌。
汽车工业博览会涌动的商机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业内人士。广州本田、江西江铃汽车、合肥昌河汽车、湖南江南汽车、长安汽车等20多家汽车制造商应邀参会采购。而上海隆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大众实业发展公司等30多家汽配贸易公司,50余家杭州汽配商会会员单位,江西、无锡、常州等地200余家汽配经营企业也闻讯前来,赶一趟这汽车行业的大型“集市”。
台州汽车业:忽如一夜春风来
台州汽车整车生产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浙江征远专用汽车厂(原临海汽车修理厂)进行汽车半挂车改装和挂车生产。
不过,台州真正与汽车结缘其实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1997年,就在夏利汽车卖9万多元,桑塔纳轿车要十几万的时候,吉利公司的李书福就提出要造3—5万元的经济型轿车。这一“幼稚”的想法遭到当时大多数人的嘲笑。1998年8月第一辆经济型吉利轿车在临海正式下线,标志着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走上汽车制造之路。如今,李书福实现了当初的理想,而吉利车也卖了3—5万元的“经济型”价格。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03年1月28日,被誉为“中国第一跑”的“美人豹”在台州路桥问世。到2003年底,吉利汽车年产量超过8万辆,占国内轿车产销量的4%,其中在台州产量3.25万辆。吉利的成功就是一种无形的榜样,台州民企开始涌动造车的热潮。
今年3月18日,吉奥汽车开始投产,3年后将达到生产皮卡和SUV(运动型多功能休闲车)6万辆、变速器20万台的生产能力。
中能公司的“解放新赛宝”车型也已进入投产;永源集团宣布进军汽车行业,推出了城市越野车;凌田公司是生产汽车发动机的企业,现已控股湖南“江南奥拓”、吉林通田等两家汽车生产企业。
与此同时,台州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逐步迈上快车道。方科公司的方向盘,正裕、中兴、申林、骆氏企业的减震器,双环、中马、鼎利、优特等公司的齿轮和轴承,爱信宏达公司的水泵,普罗、正田等公司的刹车总泵和离合器总泵……这些大批量生产的零部件以其优秀的品质,已经在国内外市场形成了较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台州本地零部件产业结构日趋完善,配套体系门类齐全,已成为台州汽车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到2003年,台州全市拥有整车生产企业4家,生产能力达到13万辆,年产量6万辆;拥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000多家,实现年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台州的上规模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就达208家,年产值93亿元。
面对短短几年之间,台州汽车工业的变化,浙江日报的一位记者引用了一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付于武则用了“神奇”两个字来形容。
“台州制造”:汽车产业的源动力
近年来,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努力打造“台州制造”,并精心打造中国经济型汽车之都,中国摩托车之都,中国医药之都,中国缝纫机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塑料制品之都等十大基地。吉利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认为,汽车行业排在十大之都之首,可见其重要性。而模具、塑料制品是汽车业的重要配套行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模具之都”、“塑料制品之都”实际上是为汽车产业服务的。
台州市经委的有关负责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以股份合作制经济起步,以制造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台州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相互促进的全面发展格局。
到2003年,台州工业总产值超过2500亿元,其中制造业占95%。从行业结构来看,台州工业行业分布齐全,结构相对合理,逐步形成汽车摩托车及配件、医药化工、模具塑料、家用电器、服装机械、阀门水泵、工艺美术、食品饮料、鞋帽服装、电力能源十大行业。台州发展汽车产业主要得益于机械及模具、塑料、橡胶、工艺品等相关产业高度发达的基础。汽车及摩托车与配件行业年产值达到227亿元,模具与塑料行业年产值270亿元,阀门与泵类行业年产值340亿元,工艺美术行业年产值337亿元。台州市区、温岭、玉环等地的机械加工基础和实力强劲,塑料模具制造水平已逐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摩托车年生产能力超过200万辆,从而为台州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为汽车整车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汽车整车企业的发展,又带动了整个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八方之力助汽车业“开”上快车道
尽管台州民企造车有着灵活的企业经营机制、专业化分工合作明确、民间资金丰厚充裕等优势,但其先天不足的特点表露无遗。比如整车生产规模较小,与现代汽车制造差距大;汽车研发能力弱,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市场准入限制增多,对行业发展不利等等。
作为汽博会的重头戏,2004中国(台州)汽车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拉开了序幕。来自中国汽车业界的名流、专家纷纷登台亮相,为台州汽车产业的未来之路指点迷津。
而作为2004中国(台州)汽车产业发展论坛的重要内容,汽车零部件采购论坛也在台州国际会展中心如期举行。论坛上,丰田、哈飞、吉利等国内外汽车巨头就如何融入各自的采购体系,向台州的零部件厂商传授了“真经”。
12月18日汽博会开幕式之后,一条喜讯又传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我市签订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框架协议。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是国际太平洋地区汽车工程会议的发起团体之一,目前有团体会员200多个,是中国汽车工业传播新思想、交流新技术、树立新观念的重要力量,是中国汽车技术与世界汽车技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根据框架协议,该学会将与我市一起,通过博览会、高峰论坛、培训、咨询、展览等途径,共同推进台州汽车产业的发展。
中国经济型汽车之都从这里起步
几年的发展,台州汽车制造业形成以经济型轿车为主、以低速装载汽车和改装车为辅的格局,整车生产渐成规模,发展方向定位明确。但今年6月,国家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出台,汽车生产的门槛将明显提高,这给从家庭小作坊敲敲打打起家的民企出了一道难题。台州造车民营企业该何去何从,台州汽车产业发展之路在何方?
11月底,《台州市汽车行业发展规划》的发布实施给了“标准答案。这也是浙江省首个汽车产业发展蓝图。按照规划,到2010年,台州的整车年产量将达70万辆,比现在增长10倍,其中轿车年产量40万辆。同时,形成与之配套的零部件体系,争取本地自制率提高到60%至70%。汽车行业将为台州工业总产值贡献360亿元。
台州汽车产业将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以零部件为基础,以经济型轿车为中心,以SUV和低速装载汽车(农用车)为两翼,做精产品,扶强企业,壮大产业,实现我市汽车与零部件工业的科学协调发展。将台州建成中国经济型汽车为主,从低档车向中档车拓展的家用汽车生产基地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出口基地,争取成为汽车大市。
一幅蓝图:打造中国最大的经济型汽车生产基地,已经开始了一笔一画的勾勒。台州期待着重墨浓彩的添加,期待着更庄严更宏伟的“阅兵式”的到来。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