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句不离本行,采访李锦湖工程师的过程中,他可每一句都离不开“工程”。这“工程”两字,指的是商城三区重建工程。
三区重建工程动工半年多的时间里来,李锦湖的工作无不围着工程转,从三区主体工程设计方案的调整,到现场附近挖一个修水管的坑;从楼顶防水层的涂抹和三区立面的改造;在三区重建的过程中,李工程师确实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2毫米与50万元
这是重建工程动工之初,与李工程师有关的第一个故事。
根据设计,新建三区全部采用钢结构,是一个铜墙铁壁的现代建筑。每一根支柱所用的钢材是厚达16毫米的钢板。但李锦湖在反复对比设计后,提出不同意见:一层是根基,也是关键,其建材所选用的钢板确实需要这个厚度,但二楼、三楼显然就没这个必要了。一根柱钢板加厚2毫米还看不出什么,但整个工程要使用很多的钢板,那个量就大了。去年上半年,钢材的价格一路看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浪费。
那设计院为何要如此设计呢?据行业人士透露,设计人员一般都习惯于将建筑设计得更为坚固和牢靠一点,这是设计偏向保守的惯例。另外,钢材尺寸统一,施工方便。在三区工期这么短的情况下,有利工程的开展。
李锦湖毕竟是班科出身,而且还是土建工程师,他从科学而实用的角度罗列数据,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设计院最终同意了其意见。
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一楼还保留16毫米钢板的设计,二、三楼的钢板厚度调减至14毫米。别小看这区区的2毫米,仅此一项,整个工程就节省了资金近50万元。
8万元与100万元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李锦湖的“过问”,同样的事例还发生过多起。设计方案中,两根支柱之间相连的钢架,每一段设计了三根次梁。李锦湖又不同意了,明明两根就是够了,怎么又要浪费一根。
这一回,设计人员明确了自己的理由:因为每一楼层都要铺设钢板之后,再浇上混凝土,但混凝土强度没终凝之前,自重特别地“重”。使用三根钢梁可以更好地托起钢板,以承受混凝土的重压,便于混凝土浇捣施工。
原来设计人员担心的是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重量过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容易解决,李锦湖当即抛出一套方案,在浇灌混凝土之时,在楼层下隔多少平方,采用木支撑支护,来支持钢板的托力。等到混凝土强度上升了,再把木材全部移走。虽说这工艺烦了一点,但却非常实用,而且这方法省钱。
李工程师算了这样一笔账,调整设计方案,多购入8万元的木柱子,但同时却省下了150根钢梁,150根钢梁的价格要100多万元。8万元的木材和100万元虽然价格远远不同,但其所发挥的功能却一个样。
7000平米与400人
三区重建工程量大,时间紧,施工单位多,统筹安排,协调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协调出了问题,要么难以按时完成,要么不能保证质量,而这两样正是重建工程的两大忌讳之事。
针对配合工种多,作业面小的特点,李工程师专门安排了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在李工程师的办公室上,记者看到这样一份工作表:一楼装修队,某月某日起进场,时间25天;二楼装修队,某月某日与另一施工工队同时进场,具体完成项目如下……
在工程之初,新三区只打了桩基,一楼还在构架四面墙,整个作业面积不到7000平米,根据合理的安排,400多施工人员进场,有条不紊地开展起自己的工作。
同样,到了工程后期,根据早就编排的施工进度计划,七支施工队同时进场工作。包括主体、安装、暖通(中央空调等)、一楼二楼的装修、防火涂料等等,一时间,整个工地热闹非凡。
如今,三区重建诺大的工程已经完工,庞大的建筑,高大明亮的钢化玻璃,现代而时尚的立面广告。再望着眼前写着密密麻麻的施工管理方案、进度计划,笔者突然觉得这一张张小纸片的意义不同凡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