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张思德》以延安抗日根据地生活为历史背景,通过普通战士张思德真实感人的一串串故事,讴歌了他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片中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没有绚丽的画面风景,更没有豪言壮语的情景,却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有着高尚情操的共产党员形象。
60年前,毛主席专门为这位普通士兵发表了《为人民服务》,文中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60年后银幕上的张思德,仍带给我们一种心灵上的震撼。他没有丰功伟绩,一名普通的基层战士,做的也是一些具体的事,繁琐的事,看来甚至是一些平淡的“小事”,但他始终以自己朴素的感情,纯真的热情对待人民、对待同志。他主动当人梯、修车胎、下炭窑,帮老乡追猪,替战友捡球,照顾炊事老兵,扶助烈士遗孤等等。平凡的人物、平凡的事迹、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这种平凡却展示了他的博大胸襟,展示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
通过观看影片,我感性、直观地体会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深刻意义。张思德同志虽然已经牺牲了,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当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面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现状,更需要深刻领会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涵和本质,在平凡普通中体现崇高和伟大,今天的共产党员应该学习这样的精神,追求这样的境界。
首先,我们要学习张思德同志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句话朴实无华,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饱含着诚挚的感情。“小事”连着大事,“小事”也连着民心。对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只有及时把他们关心的“小事”解决好,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赢得民心。特别我们这些做服务工作的人如果缺乏了这种精神,就会失去动力,失去方向。缺乏了这种精神,我们就不可能关注顾客需求,顾客的利益,最终企业就会失去市场。
第二,张思德同志无论在机要通信、站岗放哨、开荒生产或到后来的建窑烧炭工作中,始终以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为出发点,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就像他本人所讲“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我们普通党员要以张思德同志为榜样,不论职务高低,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大力发扬爱岗敬业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更令人惊叹的是张思德同志无论烧木炭还是编草鞋都是一绝,我们更要学习他对待工作的不甘平淡勇于争先的进取精神。在我们的工作中,特别在当前新形势下,更需要我们具备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干劲,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全、新、专”。所谓“全”,就是不仅要学理论、学文化,而且要学科学、学技术等;所谓“新”,就是要追踪市场前沿、与时俱进,做到“水涨船高”,适时更新;所谓“专”,就是要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注意专业的对口和实效性。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争做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一流员工、一流企业,紧跟时代步伐,迎接时代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取得胜利,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三,张思德在长途中,为了解决断粮的困难,张思德带头尝试能充饥的野草。当他尝了一种叫“野萝卜”的东西中毒以后,第一句话就是:“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在延安时,张思德常说:“革命队伍里的人,应该互相帮助。”他发现炊事员老王的脚裂了口子,就一连几天给老王洗脚,直到裂口好了为止;张思德同志看到有的同志犯了错误,主动“用春天般的温暖”去帮助分析错误原因,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他给予同志们是火一般最无私的热情。其实对一个企业来说,这就是团队间的沟通协作精神。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群体,一个群体不能形成团队,就是一盘散沙;一个团队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就不会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当然就不会有战斗力。所以我们要善于发掘、引导和培养,调动和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学会使用良好有效的沟通,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洋溢着时代气息的工作氛围,不断创造企业美好新未来。
新时期的今天我们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重新学习张思德同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继承和发扬张思德同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张思德同志的精神拓展延伸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去。作为一名党员,应时刻把张思德同志当作一面镜子,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