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老公是经人介绍认识的,他的老家在农村,离市区很远,远到他跟我讲了一次回家要坐的交通工具,我都已经晕了。老公做生意,大部分时间都很忙,我每天都是家里市场的跑,隔三差五的去进货,晚饭总要等到七八点才能吃到肚子里。加上一百多平方米的屋子需要打扫和收拾,人都觉得累的快垮了。于是,老公将老家的父母接过来,我开始和婆婆住在一起。
婆婆一辈子在乡下,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不同,婆婆认为男女有别,比如晒衣服要把老公的衣服摆前面,手不能搭在老公的肩膀上,就是吃饭也不能先吃要等老公回来把他的饭盛好,再吃,要不婆婆也没好脸色。婆婆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她在家时每天早上都起得很早,将早饭弄好,将公公的茶泡好,饭菜端到桌上,她吃饭不和我们一起上桌吃,基本上都是家里人吃完了她才吃。她希望我也能像她那样对待老公,不管什么事把老公儿子放在第一位。我这人从小随意惯了,刚和婆婆在一起生活时我特别压抑,生怕一不小心,婆婆又搬出老年人怎么说的,祖母怎么说的一些三从四德的话。幸好家里的经济大权在老公手里,这让婆婆很欣慰。
虽说我和婆婆在这方面难以沟通,但有一点我们却很默契———爱!尽管我们爱的方式不一样,但这一个爱字,却让两个“水火不相容”的女人在其他方面能彼此包容,相互谅解,并相互认同家和万事兴!我和婆婆在一起相处了约有2年时间,但我们从不曾吵骂过,口舌之辩是常有的,而且我们很默契,老公在家时,我们从不会发生口舌之辩的,婆婆心疼儿子做生意辛苦挣钱不容易,不会为一些琐事在他儿子面前唠叨的,而且老公脾气也燥。我呢,也深知生意场上竞争激烈,老公的压力很大,所以呢,也不在他面前说些不愉快的事,老公在家时我和婆婆说的最多的是儿子乐乐的一些趣事及市场里的所见所闻。而老公不在家的晚上,我和婆婆常对坐桌子两边,把彼此心中的不快说出来,有时也会争起来,但从没吵过,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
我常想:“婆媳和,全家乐”。作为儿媳要和婆婆搞好关系,除了物质上孝敬之外,还要和婆婆搞好感情交流,消除心理上的代沟,只有彼此心理及时沟通,双方的心理距离才会缩短。生活是万变的,我不敢保证以后的生活轨道会一成不变。但是我相信只要互相理解,抱以一颗宽容待人之心,我们的生活会走上相亲相爱的明天。
□经营户 张荷芳口述 《商报》陶美丽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