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用品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页  
  收藏本站 | 联系商城 | 网站首页
   
   
ddd 公司概况 商城播放 市场主业 商城党建  
  最新播报  
  视频播报  
 
 
 

 

 

 

 

 

 

 

 

    商城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商城播报
   
 
小镇生活

发布时间: 2005-08-01 来源:《商报》郑 倩 打印】【关闭
       
 
  青山绵延的台州,像杜桥这样的小镇更是星罗棋布,数不胜数,它们是大山孕育出来的,是手心里一掬平静而清冽的甘泉,是路边的梧桐,看似相同却又形态各异,是年节时祭拜祖宗的馒头,图的是饱暖的实在。几百年的繁衍,小镇本分地坚持着属于自已的实与静,它是一本最朴实的家常菜谱,不追求花里胡哨哗众取宠,只求真材实料的实在与纯朴,它的静是优扬中的休止符,镶嵌在平静中的静,更有一种超脱的意味,小镇里的巷弄是收藏这种静的地方,在那外面的喧哗便成了一种背景,小巷里的瓦墙是高耸的,将蓝天割成一条细长的线,墙上的青苔爬了几百年,深沉而缄默。外面的光镀在墙上,像出墙的红杏般具有诱惑的色彩。小镇里的巷弄有种神秘的氛围,古旧的窗棂是安静的,黄昏的炊烟更是悄无声息。巷弄是小镇的根,只有那里还坚守着原始的平静,青砖的墙一层层地往上延续,下面的总是坚固而实在的根基,越往上便开始变出流行的花样,小镇也在随着时代一天天地变化,唯有小巷弄始终坚持不变,青苔延续着不间断的梦。

  像杜桥这样的小镇,快乐也是些小快乐,风波也是些小风波,外头的狂风大浪到这里也成了无关痛痒的清风,这里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小镇只是一部关于吃穿住行的历史,街头巷尾聚在一起的百姓谈论的政冶也是些最朴实的,小镇上的老人家们心里想的,是实心的柴和,是锅里蒸的馒头,是儿子娶的过门媳妇,都是些生活中最朴实最基本的东西。

  小镇因为小才显得实在,透出某种可贵的内涵来。它有种老实本分的意味,那里的人们真诚的能摸得到心肝的暖和贴心,每逢家里有喜事,邻里都是一双双馒头方糕的去送。镇上的百姓讲究一种实打实的质量,是老人家纳的鞋底,一针一线的细致,不张扬却是点点滴滴地落到实处的。小时候穿的花袄,最讲究的是保暖。吃的年糕,也只是图个饱肚,不够精致,却是最纯朴的意义。吃过山珍海味,到头来仍然会重新陶醉在一碗稀饭一撮霉干菜的日子里,在家里一个蛋也能烧出最初的味道,那是童年的感觉。

  清晨,阳光千丝万缕地照过来,给小镇上新新旧旧的房屋染上一层油画般的光韵。从高处看小镇像一幅从未完成过的画,基调的底子是灰旧的,老宅陈列着整齐的灰瓦,重重叠叠地,又点缀上很多现代的小楼房,新辅的水泥路将古旧的小巷逼到角落里,展现的是一段未间断过的历史。晨雾还没有散尽,小镇上空就开始飘荡着豆沙包、鲜牛奶的味道。卖粟糕的老头子一大早就甩着拨浪鼓去叫卖,遇到去上学的孩子们,便被团团地围住,孩子们兴奋地叫嚷,争先恐后地递钱,卖粟糕的老头子一口地道的方言,劝那些活蹦乱跳的孩子别挤翻了他的摊子,把称的手都有些发抖了,在我还是那些争先恐后的小孩子中的一员时,我尝到的栗糕便是这种粘牙而香甜的味道。不管是大伯的豆沙面包还是小屋里阿婆做的清蒸洋糕,都固执地坚持着它那不变的味道,就连那些卖东西的人都未曾改变过,只是岁月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一些痕迹。我时常在心里为这些不变而感动,多少地方演绎“空余黄鹤楼”的悲剧,多少人曾面对人去楼空的事实回忆曾经的童年时光,然而小镇却是那么完整的保持着它的不变,让我无论到哪里都信赖着这个安全的依靠。每年寒暑假回家,转过几个熟悉的弄堂,仍会找到小时侯经常去的老地方,一碗肉松粉丝,便能吃出感慨万千。

  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候,大街小巷的深处就会响起叫卖的声音,那些此起彼伏的声音浑厚而有力度,在小镇的上空回荡,传进千家万户,卖豆腐花的声音一传来,小孩子最先蠢蠢欲动,迫不及待地跟妈妈磨着要吃豆腐花,如果是收废品的叫卖声,小孩也绝不怠慢,家里还剩一点的牙膏皮也要挤得满牙刷都是,匆匆拿去换糖吃了,那些叫卖的声音是小镇孩子的乐趣,绝不亚于童年妈妈的呼唤声,有种亲切的牵挂,夜色里,一切都归于沉寂了,孩子们在卖馄饨的敲梆声里安然入睡,“笃笃笃”似乎是一种千古不变的声音,在孩子的梦中,一定会浮现出一碗碗喷香的馄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