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个月的改造,中国日用品商城塑料市场2月11日开张了,这里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塑料制品批发市场。市场经营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拥有714只摊位、千余名从业人员,市场年交易额达到40多亿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逐步打入国际市场。
市场整洁 宽敞通透
塑料市场占据了商城整个四区,市场经过装修呈现出全新的形象。整洁宽敞是新市场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光洁的大理石地面配以银色加蓝框的标准摊位设计,没有了以前敞开式摊位的零乱感。通道加宽,布局设计更为合理,加上通往二楼经营区的楼梯合理设置,有效地消除了原先市场的死角区。
改造后的市场不光场内更加漂亮合理,场外也多了一些“花样”:入口处多了,楼梯多了。在塑料市场四周共开了16个入口处,其中新增的入口处就有7个。另外又在东面新架了外接楼梯,现在共有五架外接楼梯可直接进入塑料市场二楼经营区。处在东面入口处的经营塑料地毯的经营户告诉记者,这样的摊位布局有利于带动人流,生意好做得多。
摊位增多 供不应求
近年来,台州塑料产业发展迅猛,全市拥有塑料产业企业1万多家,从业人员14多万人。今年商城塑料制品市场摊位数虽然翻了近一番但还是供不应求。从去年年底的摊位投标中看,还有近三百户经营户需要拼摊经营。记者见到新亚、永源、中天塑业等一些年产值上千万的塑料生产厂家也将销售窗口设到市场内。许多以前三、四家小厂拼摊经营的现在都已独立门户。虽然一些“风水”摊位租金两年10多万元,但不少经营户还是一口气拿下四、五只摊位,经营个体实力越来越强。
品种更全 档次更高
去年塑料市场销售额达到40多亿,成为商城内营业额最高的一个市场。逐年攀升的市场销售额使经营户们对今后的市场前景更为看好。今年塑料市场新摊位一开张就看到市场内多了许多新开发的产品,经营品种和档次都胜过了往年。市场内销售塑的料制品不象往年仅限于日用生活制品,今年销售工业用、农业用塑料制品的摊位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一家经营塑料桶的经营户告诉记者,“现在生意竞争越来越激烈,不能再走以往‘人家什么好销,我就卖啥’的路子了,大家都在考虑新产品,树自己的品牌。”
正如一些经营户自诩的那样:“如今的‘路桥货’可不是小搞搞了,不光销往全国各地还打入国际市场。”
精心陈列 日日开市
“批发摊位,精心设计”这是今年新摊开张的最大特点。在以往的塑料制品摊位前最常见的是:一张写字桌、一个店主人、再放几件销售样品就开张营业了。但今年经营户在摊位的布置和样品陈列上格外讲究,花上万元装修店面的不在少数。东门入口处的一位经营户把五颜六色的菜罩子一个接一个从天花板一直悬挂下来,一进市场就格外显眼。卖塑料桶的将摊位四周都装上了玻璃,大小规格不同颜色的水桶在灯光和玻璃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卖筷子的则以筷子装饰墙面,市场内各个摊位装饰陈列各有特色。每个摊位的门头招牌几乎全是厂家名字加联系电话。这又成了该市场的一大特点。市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在市场内设摊的经营者,90%都是台州各地大大小小的塑料制品生产厂家的企业主。可以说商城塑料市场也是台州塑料制品生产厂家的云集地。今年新摊位开张,众厂家充分利用这一销售窗口,通过精心装修布置以求展示企业形象。为了方便买家,今年塑料市场一开张,就日日开市。
人勤货俏 运输忙
2月11日,装修一新的市场开张。周边县市超市、商场批发商们都兴冲冲地赶来了。环顾市场,提着大包、小包,拉着行李架的批发商们找到各自多年合作的摊位前,或要求看样订货,或要求摊主尽快发货。脸盆、水桶、塑料杯、储物柜等塑料日常生活用品最为畅销。
市场内远道而来的客人络绎不绝,在塑料市场北面的富仕广场上停满了来自各省市的载货车辆。记者留心一数,载重五吨以上的货车至少有十七八辆,各种小四轮把广场围了个水泄不通。一位正在装货的工人告诉记者,他们从早上6点就开始工作,发往杭州、山东、黑龙江等各省市都有。
|